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

美高官学者呼吁接受中国,三点原因决定,拜登

时间:2021-01-27 16:4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造成中美关系高度紧张。基辛格在参加2020创新经济论坛时,围绕中美关系如何恢复到正常状态,发表了线上演讲。话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造成中美关系高度紧张。基辛格在参加2020创新经济论坛时,围绕中美关系如何恢复到正常状态,发表了线上演讲。话语中他透露出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担忧,表示即将掌权的拜登政府,首要任务就是立刻建立与中国的沟通渠道,防止爆发军事冲突

基辛格认为,长期不断的小冲突,往往会累积成大灾难。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如果彼此不能正常地沟通,互相明确自己的底线,迟早会有一天要走上军事对抗的不归路。

他预测,一旦那样的事情发生,结果可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惨烈得多。因为发达的军事科技提升了作战效率,也就等于是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杀戮的数量。他认为,中美两个科技强国之间的热战,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美高官学者呼吁接受中国,三点原因决定,拜登或许听不进去

中美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不接受中国的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势不可挡。因此,要避免中美陷入冷战或热战,美国就必须接受中国。

中国早在奥巴马时期就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即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并且还提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但美国一直不接受中国的提议,美国内对华强硬派越来越占据上风。

此外,在美国朝野一片对华强硬对抗的喊声中,难得有美国学者发出理性的声音:美国必须正视和接受中国崛起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现实。美国随意孤立某个政权的日子已结束,东亚未来更多取决于北京而非华盛顿的行动。从长远看,美国领导人要么主动接受克制,要么被动接受克制。发出这种论断的是华府智库"国防优先"研究员哈纳尼亚。日前,他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发表专文中称:"决定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是中国,而不是拜登挑选的布林肯和沙利文"。

美高官学者呼吁接受中国,三点原因决定,拜登或许听不进去

哈纳尼亚指出,中国崛起创造了新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现实,这些现实是不能凭美国的一己之力抹掉的。未来几年,美国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单方面随意孤立某个政权的日子已经结束,东亚的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北京而非华盛顿的行动。哈纳尼亚强调,最终的危险在于,美国拒绝接受这样的现实。美国试图维持霸权,只会导致严重的贸易争端甚至战争。防止这种最坏的情况发生,美国外交政策就应当不那么军事化和咄咄逼人。哈纳尼亚最后写道:"从长远来看,克制要么会被华盛顿的领导人所接受,并有希望得到妥善处理,要么最终会被强加于他们。"

近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级讲师Andy Zelleke《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中美竞争的最后阶段是什么?"他认为,如果中美能够在以下问题上达成共识,那么国际社会可能会迎来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均势:

其一,没有国家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全球所有关键领域都建立起稳固的领导地位;其二,假设避免了较为悲惨的热战,那么比起友好的协商谈判,数年或数十年的冷战将会耗费更多的资源;其三,接受不是最优但均衡的妥协;其四,两国应当保持相互尊重,并在国内保证其信誉;其五,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打开合作的大门(例如核扩散,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

Andy Zelleke这段关于中美应该达成的共识,实际上与中国提出的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如出一辙。

美高官学者呼吁接受中国,三点原因决定,拜登或许听不进去

随着中国的复兴和美国的衰落,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而中国既无力,也没有意愿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应该相互接受对方,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最符合两国的利益。

那么,拜登政府能够接受这些金玉良言吗?笔者不太看好。

其一,目前美国理性的声音还很弱小,不会对拜登政府产生影响;

其二,特朗普和共和党强大的反华势力,将迫使拜登政府采取对华强硬政策;

其三,拜登政府认为,依靠拉帮结伙可以压制住中国。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重归"大国竞争",而且将中国作为"大国竞争"的对手,而美国两党在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与此同时,美国外交学界主张对华接触和融合的学者,基本都偃旗息鼓了。

因此,虽然拜登政府可能不会采取特朗普政府那样的对华强硬手段,但战略竞争依然会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旋律。

美高官学者呼吁接受中国,三点原因决定,拜登或许听不进去

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塞耶斯表示,民主党内部对中国的看法有三个基本阵营:竞争派、中间派和乐观派。据分析,布林肯和沙利文可被视为竞争派或中间派,而气候变化特使克里和前国安顾问赖斯则被视为乐观派,但拜登团队面临着美国国内强大的对华强硬派的政治压力。如果主张加强对华威慑的弗卢努瓦能出任国防部长,她可能是竞争派的代表。有可能成为涉及亚洲职位的次内阁级别高级官员的候选人,也大多倾向于竞争派,包括奥巴马时代的国安会官员普雷斯科特和拉特纳,以及前五角大楼官员麦格萨曼等。

很多人认为,拜登当选总统将使美国外交政策"回归常态"。但哈纳尼亚认为,未来几年,美国将发现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但这与特朗普和此次选举结果无关。这种转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中国崛起

哈纳尼亚指出,1990年,美国的GDP是中国的17倍。而今根据不同标准衡量,中国的GDP已经或将在未来10年左右超过美国。在华盛顿,鹰派和鸽派就如何解决中国崛起问题展开了辩论。鹰派倾向于制裁中国,并加大对盟友军事承诺的力度。鸽派则倾向于与中国的邻国进行经济融合。哈纳尼亚指出,无论两派中的哪一方在辩论中获胜,将美国的力量维持在同一水平的希望都是幻想。

美高官学者呼吁接受中国,三点原因决定,拜登或许听不进去

虽然拜登政府还难以接受美国与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随着中国的复兴,美国迟早会接受的。哈纳尼亚和Andy Zelleke开美国理性声音之先河,这种声音在美国将越来越大。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美国有可能在10年之后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他在答日本NHK记者时称:"因为我的推算,十年就是2030年,中国的GDP将明显地超过美国。我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名义GDP可能是美国的130,140,大三分之一。但是实质GDP,substantial GDP,PPP GD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可能会是美国的200%。然后Manufacture GDP可能是美国的四百。所以十年以后,美国再想遏制中国,meaningless,完全没有意义。十年以后我觉得美国会接受中国崛起,那个时候中美关系就好了。"

因此,我们不能对拜登政府抱侥幸心理,要做好与其做艰苦斗争的准备。但也不必对中美关系不抱希望。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美国就将不得不接受一个强大的中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