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

时间:2021-03-22 15:23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美国印钞撒钱如何影响中国经济?#自从2020年3月份以来,美国为了防止经济进入更大程度上的衰退,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这种放水包括了财政

#美国印钞撒钱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自从2020年3月份以来,美国为了防止经济进入更大程度上的衰退,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这种放水包括了财政和货币的两个方面,也让美元指数一落千丈。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这样的印钞和撒钱对中国经济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说对中国经济造成了立竿见影的负面冲击,可能有点冤枉美国人了,但是从长期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

短期的利好

美国从去年开始的印钞和撒钱,对于中国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如果说短期的话,那么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成为了发达经济体当中,在去年唯一实现了经济正向增长的这样的经济增长与国内进出口的旺盛有密切的关系,在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的生产能力继续充当了经济增长的引擎,让中国再一次成为了世界工厂,客观的说也对全世界范围内防疫物资的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全世界既然因为疫情的冲击陷入了衰退,那么消费市场是如何得到支撑的呢?答案就在于全球范围内释放的超强流动性。

由于美国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向陷入困境的企业和个人发放了补贴,这些资金可以帮助个人继续维持开支,也就是帮助了消费市场维持稳定。而美联储印刷的美元则是为这些刺激计划提供了现金。

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美国的失业率创造了非常惊人的上升,是美国的个人收入,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消费市场也保持了相对的平稳。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但是美国国内的生产能力。却因为疫情的没有完全恢复,这就造成了这样庞大的消费能力再次流出海外,与中国的生产能力形成了循环,带动了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的共同复苏。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所以客观的说,美国的印钞撒钱在短期内帮助美国经济没有继续衰退的,确实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利好,保证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

但这并不是印钞带来的全部影响。

长期的隐患

美国这一次扩大的财政赤字和资产负债表是一次庞大的赌博。

一方面来说,经历了特朗普时期大规模的减税,美国的财政赤字实际上已经扩张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2020年财政收入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增加的财政开支只能进一步扩大了财政部的负债和赤字规模。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来说,美联储并没有完全进行完2008年之后的货币正常化进程,利率仍然保持在低位,资产负债表也依然庞大,而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显然继续推高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也就是说美国接下来要在高负债和高泡沫的背景下继续复苏。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先例,在二战的时候,美国曾经走出过类似的高负债与泡沫,但是当时的美国仍然拥有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科技爆发。现在美国经济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这样会带来几方面的结果。

首先,高泡沫带来的高通胀会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现在预测美国第2季度到第3季度的通胀最高有可能达到4%以上,这会将刚刚开始的经济增长成果吞噬殆尽,而今后美联储也不会迅速的退出货币宽松计划高,通胀压力会持续存在。

这样的通胀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不高,通胀一直保持比较低迷的状态,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其次,现在美国的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过热的情况,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再一次出现了快速的上涨,这种情况类似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美联储放水造成的影响,而之后就迎来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

现在美股的泡沫和房地产的泡沫同样严重,我们可以预测不久之后美国可能就会迎来再一次类似的问题,而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对外开放,风险敞口也逐步扩大,如果美国再次发生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是可以想象的。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最后,美国高赤字和高负债的情况将对美国经济持续带来增长的压力,这样增长的压力会由于美元霸权而分摊世界各国身上,中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鉴于美国消除债务几乎是短期内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未来美国的债务将继续长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沉重负担。

现在看来短期内美国的撒钱放水对中国来说并不能说是坏事,但是长期来看,结果很可能是弊大于利。

美国印钞撒钱反而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要太乐观,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