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这件查看淘宝注册时间小事”习近平念兹在兹(2)
时间:2019-07-19 06: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治理工作,这件“小事 ”拷问着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垃圾处理工作“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在46个重点城市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今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近日,住建部相关负责人透露,2019年46个重点城市将计划投入213亿元继续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日,农业农村部李伟国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定和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以“刚性”法律约束促“柔性”习惯养成,无疑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长效举措。近年来,各地政府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垃圾分类制度构建开启“加速度”。 据住建部公布,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九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今年6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垃圾处理工作“成绩单”亮点满满,城乡多地面貌焕然一新。 刘建国教授曾将垃圾分类比作一个“木桶”,法治化是它的“底座”,政府推动、资金保障、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虽是“长板”,但全民参与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如何让更多人放眼长远,关注“门前雪”之外的“绿水青山”,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分类知识不可或缺。 自2018年9月份起,上海将每月的5日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主题宣传日”;今年6月-9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多部门举办垃圾分类“萌”到家系列宣传活动;今年7月1日,国内首个垃圾分类教育学校——台州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成效日显。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新规矩,是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新要求,所有人的参与和坚持汇聚起来,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途正定可登顶,行稳方能致远。坚持不懈强化引导,扎扎实实抓好约束,规范好分类责任“源头”,真正将垃圾处理落到实处,垃圾分类这颗“钉子”会越钉越牢。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习近平对垃圾分类这件“小事”的关心背后,是情系百姓、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更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的初心。(梁秋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