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体育 >

王登峰接受人民体育专访:校园足球的巨变还是初步的

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教育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底,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四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月26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做客人民网,深度剖析了校园足球近年来的发展及未来发展规划。

人民体育:四年来我国校园足球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校园足球发展有哪些特点?

王登峰:经过四年的努力,校园足球工作可以说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经历了这么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足球特色学校。从2014年教育部牵头以后,我们在校园足球的工作做了一个根本的调整,已经遴选认定了24100多所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校;第二,足球师资储备。我们组织了国家级的校园足球的教师培训,一共培训了将近4万人。加上各个省区市和地市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大概培训了30万人次校园足球教师;第三,场地建设方面。四年来,我们从教育系统来讲,我们新建、改建、扩建了将近5万片足球场,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到“十三五”末还要再新增加将近2万片足球场。

四年间,校园足球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我们组织国内外专家编排了校园足球教育指南,按照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学期按照20周,每周1节足球课,都把它编排出来,我们也请国外的青训专家帮我们审教学指南,这个教学体系为了能够帮助我们的教师更好教学;

第二,完善的竞赛体系。通过校内的联赛就可以产生校队,校园足球特色校的校队,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组织联赛,小学的联赛是限制在地市的范围内,初中是在省域范围内,高中和大学可以在省里打完比赛之后再打全国的比赛,这就把整个的竞赛体系搭建完善;

第三,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认定一批各项配套措施非常到位、非常积极推动的足球特色学校为改革试验区,从特色校到试点县、试验区,再加上高校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体系。

人民体育:特色足球学校项目建设的情况如何,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和困惑?校园足球学校师资配套情况如何,有哪些保障措施?

王登峰: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一方面,经过四年的努力,大概有将近四万人接受了国家级的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各个省区市地市加起来有30万人次的培训,当然,我们也做了另外一些教学辅助的材料,就是360堂课,上半年一定会上线,所有教足球的老师可以免费获得这份资源,可以根据资源来去更好的编排体育课;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谋划学校体育教育,即在大学里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将来在培养规格上,也要更加注重老师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也需要更精专于教哪些科目;第三方面,我们也在采取措施,让优秀的退役运动员、社会上有足球特长的人士热心于教育事业的,通过选拔,让他们能够到学校里帮助体育老师去上好体育课,或者帮助我们的体育老师带好足球队,这样也有一个通道,让社会上热心足球事业,同时又有一技之长的人,也能够实质性地帮助到学校体育的发展、校园足球的发展。

第二就是场地问题,从目前来讲,整个学校教育的情况里面,体育设施是严重短缺和不足的。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年出台了《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6万片足球场,其中4万片放在学校里,2万片是社会场地。三年过去了,这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当然,一个足球场地各方面的损耗耗材、建设、维护这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支出,但制约校园足球发展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空间。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不断开拓新的空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人民体育:校园足球与青训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打破固有传统的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藩篱,破解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王登峰:校园足球,因为是青少年为主体,所以在他们中产生的佼佼者,将会直接充实到整个青训体系里面去。校园足球工作一方面是做大分母,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踢足球、热爱踢足球,积极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去。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选拔性竞赛的体系,让散在各个学校里面的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能够有机会脱颖而出,能够被职业俱乐部吸收,能够被不同年龄段的国家队吸收,进行系统培训,将来成为中国足球队的中坚力量。所以说,从关系上来讲,那就是校园足球是青训的基础,同时校园足球也可以跟青训有更直接、更密切的对接和配合,能够使得我们的青训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