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艘什么样的“医疗航母”
时间:2019-07-03 12:4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原标题:从“保障平时”到“保障作战”的转变有多难?从“后方”到“前线”的路有多长?从“为医而研”到“为战而研”的距离有多远?解放军总医院积极探索新时代“打仗型”卫勤力量建设—— ????我们需要一艘什么样的“医疗航母” ????付小兵最近格外忙。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所长,他带领团队在战创伤救治领域不断寻求新的更大突破。 ????在他忙碌的身影背后,是解放军总医院这艘“医疗航母”对“航向”的再次校准——加强新时代“打仗型”卫勤保障力量建设。 ????“姓军为兵”“姓军为战”,这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底色,也是付小兵和战友们的精神图腾。 ????战地军医付小兵发现,战场上的战伤类型已经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我军的战创伤救治技术必须及时改进。从战场回到解放军总医院,他申请去国外学习最新的战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技术,并逐渐成为战创伤救治领域的权威专家。 ????“聚焦保障打赢职责,提升卫勤保障水平,建设听党指挥、技术精湛、堪当重任、作风过硬的卫勤保障力量,是总医院的使命担当。”该院院长任国荃介绍说,“医疗航母”必须有战斗力,解放军总医院应立起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按照打仗的要求建医院,强化战斗队思想,加强实战化卫勤保障训练,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展得开、救得好。 ????思维观念之变—— ????从“保障平时”到“保障作战”的转变有多难? ????刚开始接触卫勤演练的时候,徐文通没想到会被搭帐篷这样一件“小事”给难住。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徐文通是主任医师。但在演练场,他觉得自己更像“新兵”。 ????“战时真正拉出去,并不是只要医术好就能保打赢,还要处理好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徐文通反思道,在建设“打仗型”卫勤力量的过程中,解放军总医院的医护人员首先面临的是思维观念的转型。 ????“建设打仗型卫勤保障力量,首先要解决广大官兵思想观念的问题,来一场破除和平积弊的头脑风暴,铸牢备战打仗的思想根基……”在解放军总医院党委议训会上,党委书记、政委徐宝龙发起了破除思想上“和平积弊”的动员令。 ????“战争离我还很遥远,从未想过上战场”“主要精力放在医疗科研上,战备训练常挂空挡”“练兵标准软化,训练自我减压”……自去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所属单位各党支部围绕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官兵对照和平积弊问题清单,相互批评不留情面,直言问题“治病救人”,纷纷查表现、挖根源、抓整改。 ????思想的转变,更需落实在行动上。 ????随着体制编制调整,解放军总医院经历转型重塑,成为名副其实的“医疗航母”。面对调整后千头万绪的工作,该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将建强卫勤保障力量纳入主抓工作清单。 ????各医学中心和海南医院在原机动卫勤分队的基础上,从各科室、各部门抽组精干医护人员,构建野战医疗所。 ????“随时拉出去,展开就是一家医院。”徐文通在野战医疗所担任手术组组长。他告诉记者,从机动卫勤分队到野战医疗所,不仅是名字的更改,更是该医院卫勤力量的一次脱胎换骨。 ????相对于曾经的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医疗所不仅规模更大、任务更重,在机构设置上也新增了指挥组、后勤保障组等,确保一旦有战事,野战医疗所能快速机动、快速展开、快速保障。 ????实战化卫勤保障能力必须在实战演练中练就。 ????从野战帐篷的地钉如何快速固定,到野战手术车的部署和使用,在解放军总医院组织的多次实战化演练中,徐文通和战友们对战时卫勤保障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战场救治能力也不断提高。 ????经过由思想到行动的全面洗礼,如今该医院医护人员思战谋战的劲头越来越足。 ????第一医学中心麻醉手术中心护士长许多朵也是野战医疗所的成员。她回忆说,几年前的一场卫勤演练中,得知要抽组人员组建机动卫勤分队,很多医护人员都以科室业务忙为由推托。即便上了演练场,他们也都想着“快点结束,早点回去干业务”。 ????“如今,各科室的业务比以前更忙,但大家参加卫勤演练更积极,劲头十足。”许多朵说,前不久的一场演练中,他们科室除了外出学习培训的医护人员,大多数人都赶到了演练现场。在实战化背景下,他们快速议定救援方案、科学开展战场救援,紧急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