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公里的产业路雷克泥浆泵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时间:2019-07-10 13: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原标题:看!一公里的产业路如何让河北村华丽转身 火热的七月,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绿树成荫。 在村头,几位村民相约一同赶往村里创业扶贫食用菌产业园区。 “以前打工都得出村,现在家门口有了产业园,在家门口就上班了,这收入也增加了。”提起村里产业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河北村村民们交口称赞。 7月7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走进吉林活动来到河北村,媒体记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 项目助力发展 嘎呀河北岸的河北村,贫穷落后曾一度是它的代名词。 而眼下这里,却是“老百姓钱包鼓,村里产业后劲足”。 是什么让一个小村庄,华丽转身? 河北村第一书记曹爱鹏 “河北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更少不了干部与村民的齐心协力。”河北村第一书记曹爱鹏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用这样的一句话带出河北村发展主线。 这个说法,也得到河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涛的认同。 刘海涛谈产业带来的改变 “河北村在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31户 48名贫困户,在图们市脱贫攻坚产业扶持背景下,村里发现脱贫的根本核心是在于产业发展。”刘海涛在接受中国吉林网专访时坦言,经石岘镇党委、政府在长期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后,确立了以食用菌产业作为石岘镇扶贫主导产业。 产业发展,需要科学预判。 灵芝 木耳 “一个产业的确立,前期调研很关键。”在刘海涛看来,过去村里虽然有部分农户从事木耳种植产业,但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质量、产量均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差,实际付出劳动转化收入成效并不明显。 正基于此,根据部分行政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贫困人口缺乏模范带动的实际情况,统筹整合扶贫资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行,依托河北村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集中打造了创业扶贫食用菌基地,变粗放型农户种植为集约型基地管理,实行“资源集中配置、生产标准经营、产品统一销售”的模式,稳定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扶贫之路,有效辐射带动全镇食用菌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输血”变“造血” 将“输血”扶贫资金谋划成“造血”产业项目,河北村为贫困对象脱贫提供了切实保障。 “产业园区规模不小,从头到尾走完一公里,在村民心里这就是致富带。”刘海涛说,一路走来,河北村创业扶贫食用菌基地实现了产业带动、劳务增收、劳动力回引等多重目标,促进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基地有大棚52栋,2018年这个园区产值达到700多万元,产生的扶贫收益资金是40多万元。通过产业带动扶贫,河北村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1777元。产业所产生的收益近4000元,从根本上保证了贫困户的脱贫,也确保了脱贫不返贫。 一公里产业路 产业创富,具有示范效应。 在图们,河北村的创业扶贫食用菌基地更是成了脱贫创富产业样本。 爱心超市暖人心 产业富民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改变。 “我们村有个爱心超市,很有特点。”刘海涛透露,为激发村民参与本村各项活动积极性,提振大家的精气神,河北村于2017年末设立了“爱心超市”,物品来源为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爱心捐赠的生活必需品。“爱心超市”的运营有效推动了河北村脱贫攻坚、创建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的开展。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了,这个爱心超市谁服务?服务谁?咋服务?啥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