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社会 >

新京报千龙网融涟水租房网合改革工作侧记

原标题:新京报千龙网融合改革工作侧记

  媒体融合改革在2018年开启了新的变局。2018年8月,新京报、北京晨报、千龙网三家媒体整合方案获批;2018年12月,新京报与北京晨报的整合完成;2019年7月25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整体统筹和全程指导下,在媒体改革大背景下,新京报社主导推动了千龙网改革;2019年8月1日,千龙网正式“上新了”!

  新京报社与千龙网融合改革的整体框架是怎样的?改什么?怎么改?人员如何分流安置?千龙网改革后又将实现怎样的发展愿景?

  新京报社社长、千龙网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宋甘澍:稳中求变、变中求进,是市委给千龙网改革定的总基调。“进”,是目的,关键在于怎么“变”!媒体融合,给两家属性完全不同的机构整合搭了“桥”,向改革要效益,向导向要生命力,向市场要竞争力。聚焦主旨主业、实行全员转岗分流,千龙网的改革是以“断臂”求生存、用“融合”促发展。从265人到83人,“减”的不仅仅是人数,“改”的也不仅仅是流程,关键是“革”出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希望。

  新京报社总编辑、千龙网公司董事长李海:千龙网与新京报以改革促融合,实行采编内容一体化、经营工作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守正出新再出发,是为了重新擦亮千龙网的招牌,为了更好地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全力打造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省级党委新闻门户网站。

  6月19日,一条召开千龙网改革发展员工动员会的信息弹出手机窗口,让正在采访的千龙网员工秦胜南心里顿起波澜,“这一天终于来了”。早在2018年,新京报、北京晨报、千龙网3家媒体整合的消息就已在京城媒体人中悄悄地传播开来。改革,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既让人期待,也不免让人忐忑。“改革后怎么办”,这个问题虽然在秦胜南心里酝酿已久,但直到接到信息的那一刻,她心里还是咯噔一下,既有丝丝的兴奋,也有些许的焦虑。她已经成家并育有一子,有房贷、车贷的经济压力,改革会让她原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突然发生变化,从心理角度,她需要调整,更需要和家人做好沟通。同时,对于秦胜南来讲,改革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未知,这种契机又让她感到兴奋和活力。

  像秦胜南一样涉及千龙网改革的员工有265人,在变革中他们是相互探讨激励、相互出谋划策的同路人,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热心和从容,成为了他们相互化解内心焦虑的关键。这群年轻人,面对改革,更多地表现出了拥抱变化、寻求进取的朝气。从千龙网公司员工的年龄构成看,90后占大部分,这群年轻人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对于改革看的明白、想的开。“让狂风暴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甘于平静的向浩这样表达心境,他希望借改革这一契机,督促自己重燃激情,寻求新的突破。像向浩一样,许多人也希望将这次改革当作新的起点。

  正视未来,不懈怠,周到安排,是千龙网改革方案的主基调。在了解到改革方案草案内容后,265位千龙网员工把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一一摆出。其中,改革方案主要内容的具体实施,岗位分流的补偿金测算,岗位竞聘失利或者竞聘成功后再次选择等一系列问题,都受到了普遍关注。

  稳中求变 变中求进

  确保融合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一边是报纸平台,一边是网络平台,两家不同形态的媒体机构为何要融合改革?这一问题不难理解。千龙网创立近20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迭代。即将进入的5G时代,千龙网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整体运营能力,确保2020年扭亏为盈,这既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也是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

  “身边的朋友跳槽是件平常的事情,改革后如果选择分流,可以再找工作,还可以刚好停下来想想下一步要选择的职业方向。”在90后张华(化名)看来,改革不是件难以接受的事,重新出发可以更好地积蓄战斗力。改革必有阵痛,但势在必行,先减负再减亏,瘦身健体、调整机制、协同发展、充分解放生产力、向改革要效益,才能让“千龙网”这块金字招牌在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

  新京报和千龙网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改革时间节点,稳中求变,变中求进,统筹协调,稳妥推进,确保网站业务正常开展,确保队伍稳定,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据介绍,新京报社与千龙网此次融合,依据“确保导向正确、确保优势互补、确保平稳运行”的总体原则进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与千龙网高管和各部门中层、员工一一谈话,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就大家反映的核心问题进行集中研究,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