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旧体制的全国十大名牌饲料思维干新体制的事(2)
时间:2019-07-11 2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同时,这种忙乱导致的工作低效更是不可小觑。前不久,王志海就接连被通报了3次。旅里通报办事拖拉、服务官兵意识有欠缺;参谋部通报军事训练偶尔迟到,成绩提升缓慢;上级机关批评上报相关情况不及时、质量不高。
????“训练时得想着业务的事,干业务时又得担忧训练考核,效率怎么高得起来?”当事人王志海也很郁闷,“从早忙到晚,从周一干到周日,天天加班加点,领导不满意,基层老抱怨,自己还没提高。”
????环顾整个机关,2.5天训练带来的忙乱、不适还有很多。但是,这些忙到底有多大意义?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机关干部也没有三头六臂,忙不过来,说明我们工作方式还没有真正与新体制接上轨。”该旅领导坦言,部队改革逐步深入,新情况新问题还会不断凸显,机关忙得拉不开栓也不是坏事,应当逼着大家想办法,分清哪些应该忙,哪些应该丢,新体制的运行效能才会逐步显现。
????职能转变关键在于“转”与“变”,不转不变必然忙乱
????去年5月上旬,导弹二营整建制奔赴千公里外的某训练基地进行野外驻训。按照惯例,作训科长关开亚请示旅领导,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指导组,指导该营驻训工作。
????“请参谋部一名领导带队,参政保各一人参加。”要是以前,关开亚肯定会得到这样的答复。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旅领导这次却果断拒绝了他的建议。
????“哪来的指导组?驻训方案已经下发,让营里自行组织。”旅领导说,“你们天天说忙、喊累,继续用这样‘保姆’式的思维方式运转机关、指导部队,只会更忙更累。”
????这位旅领导坦言,他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指导组确实能帮助营连理顺驻训思路,但是成立指导组就意味着至少4名机关参谋人员将本该自己履行的职责交给他人,而自己却干着本该营连主官干的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既增加了机关的工作负担,还挤占了基层的自主空间。
????机关有机关的职能,基层有基层的职责。旅领导感慨,适应新体制、释放新活力,关键是转变机关职能,明晰机关和基层的权责界限,形成权责明晰、任务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所以,每次做决定前,先想一想“这项工作到底该谁干”,已经成为该旅党委领导指导工作的自觉习惯。
????与关开亚同样被拒绝的,还有组织科长李贺。那天,当他把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表呈给旅领导时,被要求重新论证修改。领导的要求是,原计划单独召开的主题教育、安全检查、战备训练、比武考核、基层建设5个专题会议,合并成1个会召开。
????刚开始,李贺也没想明白。按照过去思维,这5个议题都需要单独开会,每个会一般都要小半天时间,合并到一起,能不能有效果?但是,当这个会真正开完了以后,他终于明白了旅领导的用意。
????原本5个会单独开的计划,每个会每个承办科室都要完成材料准备、人员对接、会场布置、通知下达等会务工作,机关干部免不了点灯熬油、忙上忙下。压减成一个会后,不少人可以腾出手干其他的事,还避免了基层官兵为了开会来回跑,节省了大量时间。
????不仅如此,由于会风的大大转变,由5个会合并成的全旅军人大会,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开完了。但工作讲评、通报表彰、任务部署等内容一项不落,标准一丝不降,唯一变化的就是各级讲话发言挤掉了“水分”。
????“合并版”的大会,既是机关工作作风转变的风向标,更是机关职能转变的突出标志。在一次次被拒绝和意外收获中,该旅机关干部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转变职能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转不变,按旧体制的思维模式干新体制的事,必然会又忙又乱。
????甩掉和精简那些绊腿的事,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干正事
????去年腊月二十,宣传科干事吴劲哲受领任务,创办旅里自己的春节晚会。可按以往经验,举办春晚至少得提前半个月通知营连准备节目,而后宣传科全员出动逐个节目把关,最后还得经过2至3次的现场彩排。
????此时,机关年终考核刚刚结束,补差训练如火如荼。如果按部就班搞晚会,完不成任务不说,还会耽误全科人员的训练。
????“没有时间自己干,能不能请专业的人来干?”吴劲哲请示旅领导,希望可以委托驻地电视台协助创办春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