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科技 >

菜鸟骨干网引领1+8+N阵型

  在菜鸟无锡的未来园区,实现了园区智能化管理和包裹自动化生产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物流枢纽建设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并鼓励企业共同推进这项战略。菜鸟网络方面介绍,该平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先行先试的方式,从5年前开始探索打造物流骨干网,将与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全面对接,加快“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

  业内人士称,中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一张菜鸟骨干网+中国邮政和7家快递上市公司+N家物流生态企业”的“1+8+N”全新行业格局。其中,1和8、N是完整一体,协同共享,共同建设骨干网。

  菜鸟骨干网响应国家枢纽战略先行先试

  两部委发文称,到 2025 年,目标是布局建设 150 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建立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 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500 公里以上长距离公路运量大幅减少, 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 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

  菜鸟方面表示,与国家战略一致,菜鸟骨干网从2013年起步建设,采用的也是“枢纽+通道+网络”的方式。这张骨干网不仅仅是打造物理设施,更通过智能技术对物流行业进行了数字化升级。

  截至目前,菜鸟已经形成全国七大区域枢纽+数百个区域仓、城市仓+城市配送网络+末端驿站布局,包括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等。在每个区域的城市之间,又形成了大节点带动小节点的行业示范效应,各类枢纽分别承担了仓储、转运、进口保税、出口集货等不同的物流功能。

  以华东区域为例,截至2018年,菜鸟在上海、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均有区域性和城市性的物流枢纽设立,为物流模式创新提供了基础,大大缩短了配送距离,带动“江浙沪包邮”开始向更高水平的“分钟级配送”迈进。

  数据显示,菜鸟的物流枢纽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度一致,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商业贸易的基础设施。2018年,全国包裹发货量最大的城市分别是广州、金华、上海、深圳、杭州、苏州、温州、泉州、北京、东莞。其中广东和浙江各占3席,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各占1席。

  菜鸟枢纽布局也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分布趋势高度一致,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更多便利。2018年,全国包裹收货量最大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重庆、苏州、成都、东莞、武汉。菜鸟在这些区域均有物流布局。

  IoT等前沿技术打造菜鸟骨干网枢纽

  “ 骨干网的枢纽不仅仅是个物理设施,更是数字化的、智能的。”菜鸟方面介绍, IoT、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已经被应用到物流枢纽当中。

  其中江苏无锡枢纽是IoT未来园区的样本间,在2018年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通过“让每一个设备都有传感器”,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管理整个物流园。这里也设立了亚洲最大的机器人仓库,近700台菜鸟“小蓝人”可以昼夜不停工作。

  在嘉兴,全自动流水线把“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在杭州,菜鸟为圆通打造的350台智能分拨机器人,三天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快递转运中心的枢纽场站,菜鸟的“物流天眼”让摄像头学会了思考,从简单的监控回溯,变成了实时查看、动态运算、智能管理的“眼睛”。

  类似的机器人、机械臂、立体仓库、自动流水线,已经在广州、惠阳、南京、天津、成都等全国各地的物流枢纽中推广使用。

  从电子面单到智能分单,从秒级通关到机器人仓,从物流天眼到无人驾驶,从扫脸开柜到语音助手,IoT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物流骨干网的大功率引擎。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建设也要通过数据来驱动网络运营,实现实体的物流物理网络和虚拟的物流数字网络“软硬结合”,有自己的数字孪生体。

  菜鸟骨干网连接海陆空立体物流通道

  2018年除了物流枢纽,菜鸟骨干网在快递、仓配、城乡末端、跨境、同城和即时配送等关键物流通道的建设上也有一系列投入,利用技术和快递物流行业形成了紧密的联合,成为新物流领域的领军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