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关切解疑释惑推进淮海西路570号新闻发布工作迈上新台阶(2)
时间:2019-07-25 12:4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守正方面,各地各部门积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发布,成效显著。大部分部门和地方在出台重大政策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开展解读。定期与媒体保持沟通,满足媒体信息需求。比如,河北省积极推进冬奥会筹办工作主题宣传,与省冬奥办联合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河北省新闻宣传方案》,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刊发重点原创稿件910余篇(条)。 “去年,各地各部门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重大舆情的处置更加及时和主动了,并能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信息。”程曼丽说。 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亟待创新。“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主体主要是广播、电视、报纸媒体记者,当前进入人人都是发布者、人人都有自媒体的时代,给当前新闻发布工作在话语方式上提出了新要求,需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需求。”四川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谈道。去年四川省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既注重传统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又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直播、H5等多平台、多形式融合传播,形成覆盖网上网下的无缝宣传声势。累计刊发稿件2000余篇,网络报道超过30万条,24小时内全网传播量超过1000万次。 2018年,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各部门对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创新,积极利用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在网络上搭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桥梁。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政务新媒体已经全面入驻了中国网民聚集、活跃度较高的27个新媒体,涵盖了知乎、抖音、快手等中国网民聚集的新闻资讯、知识分享、音频广播、短视频等各类平台。利用这些政务新媒体发布平台,一方面配合新闻发布会内容传播,采用新媒体语言和“一图读懂”等易于网民接受的可视化形式,进行二次传播、多次传播,进一步提升发布会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围绕卫生健康重大选题发起网上群众性活动,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将新媒体的互动、体验、分享优势充分发挥,受到群众欢迎。 教育部积极用好教育政务新媒体,建设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两微九端宣传格局,全年推出27个系列专题,总发布内容9800余条,阅读量近2亿;同时以“微言教育”为核心,大力实施“星火计划”,在教育系统打造百家政务新媒体骨干,依托千家单位,辐射万家平台,形成教育新媒体有盟有联、有联有动传播新格局。“我们还积极创新发布形式、转换语言风格,采用图文结合、‘说新闻’、‘划重点’等方式,综合运用航拍、长图、大图、动图、视频、H5等形式提升传播影响。入驻抖音、快手平台开展短视频宣传,教师节期间发起‘我给老师比个心’等视频挑战活动,活动视频播放量达到22亿。”教育部新闻办负责人表示。 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能力 2018年各地各部门的新闻发布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新闻发布的制度约束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新闻发布的重视程度和工作水平差异较大。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时,一些部门和地方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发布信息,发布能力有待提高……“应该说,我国各地各部门的新闻发布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对新媒体舆论环境的判断、适应和引导能力还需提高,对一些众说纷纭、具有挑战性的话题议题应对能力还需提高。”周庆安表示。 “当前,媒体传播格局总体上呈现出科技化、智能化、个人化、即时化特征,我们将按照‘全媒发布、科学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重平台,及时针对热点重点问题发布信息,解答群众关注的问题,打造‘集群式’发布与‘碎片化’发布相统一的发布机制,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受众的知情权。”谈到下一步如何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四川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说。 程曼丽希望,新闻发言人应对超高速率、超低延迟、超大容量的5G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保持关注,要尽早尝试利用这些手段来丰富新闻发布的形式,提升效果;政府的新闻发布要与社交媒体进一步接轨,利用社交媒体的作用,全面增强受众意识和对话意识。此外,各地各部门要转变以往的“我说你听”的单向模式,更好地结合网上受众的舆情和关注点,变“我说你听”为“你问我答”;要进行受众细分化定位、精准化传播,要把受众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