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一模拟城市小游戏个不能少(2)
时间:2019-08-06 07: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2015年底,广西通过入户调查,共确认634万贫困人口。为减轻贫困户子女读书负担,广西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全免学杂(保教)费,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教育扶贫,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关键一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郑志咏说。 近3年来,环江每年都为考入大学的学生组织捐资助学慈善晚会,目前共募集到400多万元善款,为10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解了燃眉之急。 广西111个县区构建起助学贷款网络。2008年至2018年底,承担相关任务的国开行广西分行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5.71亿元,受益贫困学生103.65万人。 田林县浪平镇香维村罗泽德一家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教育资助和社会捐助让两个孩子继续学业没了后顾之忧。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当了医生,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2016年以来,广西共投入资金140.78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盛夏时节,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江川小学,校园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孩子,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为孩子们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江川小学校长廖校华说。
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刘华新 庞革平 德保县燕峒乡那布村贫困群众邓美吉到县人民医院治病,共花费18819.5元,借助“一站式”医疗结算平台,出院当天一次性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财政兜底补助等共16937.6元,报销比例达90%。 德保县人民医院收费组组长李丹丹介绍,贫困户办理出院时只需拿上帮扶手册、户口簿或身份证、新农合证原件以及当年参保的发票,就能办完所有手续。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广西打出了健康扶贫“组合拳”。 “从2018年起,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助已全面落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廖品琥说,广西在抓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有效解决因病致贫的长效机制。 今年上半年,广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达97%,享受各类政策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80%。2016年以来,广西共有95.25万贫困患者得到诊疗服务,救治率96.92%。 全区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现已基本实现“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只需缴纳住院费用的10%就可出院,剩余医疗费用由有关部门按规定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截至今年6月,广西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数已从2016年底的18.52万户减少至10.46万户,下降了43.52%。
挪出穷窝摘穷帽 本报记者 庞革平 “以前住在大石山区,住的是木瓦房,生活入不敷出。”田林县浪平镇弄陀村村民谭刚团下定决心,搬到县城的集中安置点。 “平时在县城打零工,月收入2000多元。妻子开了个小卖部,月收入也有2000元左右,易地搬迁搬出了新生活。”谭刚团说。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广西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三个聚焦”。聚焦“搬得出”,要求安置点选址交通便利,让百姓乐意搬迁;聚焦“稳得住”,要求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让百姓乐享安居;聚焦“能致富”,要求提供就业帮扶,建立扶贫车间,让百姓生计有着落。 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累计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余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8.7%,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或就地就近就业23.31万人。 德保县在安置点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让搬迁群众享受一系列的社区公共服务。德保县还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截至目前通过后续扶持就业群众达2083人。 “考试过关颁发证书,并推荐工作。”安置点工作人员韦新华说,今年已举办技能培训27次,参加群众1294人。 博白县城东新区安置点的贫困户许基敏一家原本居住在沙陂镇一个偏远山村。2017年搬迁后,不仅环境变好,孩子们入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许基敏还在县城找到了工作,“生活完全变了样。”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11 版) (责编:岳弘彬)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潜力在开放edge是什么网络后劲在开放
- 下一篇:数读广诗凡吉羽绒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