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术话语的“史家办报”(3)
时间:2019-03-01 11: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神仙道不醉石 点击:次
当然,也存在其他的研究趣向。一本《申报》史的专著中也提到了史量才以治史的态度办报,以及他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还提到了章太炎所写的《墓志铭》,但没有使用“史家办报”或“史家精神”加以概括。[11]另有一本专著虽然延用了“史家办报”与“史家精神”,却表现出来强烈的批判意识,作者看到了《墓志铭》中的曲笔,并认为史量才思想已经超越了所谓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他本人已“成为了最广大的民间社会良知的代言者”。[12] 有学者认为,“史家办报”是中国资产阶级办报的“主导思想”,这是广义上来解释“史家办报”的。[13]在该文所列出的资产阶级报人的代表人物中,梁启超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章太炎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史量才为“爱国民主人士”,他们都主张“史家办报”。在稍后的一篇文章中,该学者还将“史家办报”与“政治家办报”并列,似乎认为“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无产阶级办报的指导思想。[14]该文从近现代新闻人才观变迁的角度,认为“通才办报”侧重于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史家办报”侧重于道德素质,“政治家办报”侧重于政治素质,这样说也有一定道理。但将“政治家办报”与“史家办报”割裂开来,则显得有些勉强。梁启超是不是“政治家办报”?李大钊有没有“史家办报”思想?“文人办报”(或“士人办报”)又该怎么说?“史家办报”思想要求报纸做到真实、客观和公正,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但这些准则往往不易做好,那就更谈不上超越了。 对“史家办报”与“史量才”的研究,2006年之后明显增多,大约到2011年前后达到峰值。2006—2007年间,还出现了几篇硕士论文。其中稍早的一篇这样谈“史家办报”——史量才姓史,加之主张“以史自役”,因而章太炎将他的办报方针称为“史家办报”。[15]袭用旧说。另一篇则认为,“史家办报”的说法是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史量才为其集大成者。[16]稍后的一篇将史量才的新闻思想分为“史家办报”精神与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两部分,前一部分参考了宋军的《申报的兴衰》与张允若的论文。[17] 较新的一项研究将“史家办报”与“史家”办报相区别,有些新意。作者承认史量才主张并实践着“史家办报”的思想,但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史氏风格。不了解后者,便不能客观而完整地解读史量才。[18] 总之,“史家办报”思想是史量才新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吸收了中外新闻思想的丰富营养,同时在诠释“史家办报”思想时有所创新,确有其独到之处,当然也有其局限性。可以说,“史家办报”思想有着深厚的本土渊源,在中国近代新闻学确立的过程中,曾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甚至一直影响至今。 自“史家办报”一说提出,三十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是不少的,但整体而言,进展却不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最新的一本新闻传播学辞书⑤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的相关解释,就一目了然了。 由于“史家办报”之说源于一次错误的文本解读,且易于引发歧义,我们建议学界谨慎使用。一定要用的话,可改为“史家精神”或“良史精神”,我们倾向于使用“良史精神”。 [本文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16JJD860003)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第1版为1994年3月,第2版为1998年3月(第1版第2次印刷)。《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所引“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未标出具体版本,但《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大约完稿于1990年(钱辛波序作于1989年3月,余家宏序作于1989年1月,方汉奇序作于1988年12月)。《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第1版为1987年7月(商恺序作于1984年8月,方汉奇序作于1986年7月),第2版为1994年7月(第1版第2次印刷),《再版后记》中特别说明:“由于作者从事实践工作,未能对该书作进一步的修改与补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千期梨园正青春——论《梨园春》的创新
- 下一篇:《晋绥日报》社论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