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时间:2019-06-30 15: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大吵大闹。”近来借助微信和微博段子变身“网红”的鲁迅先生,曾如此说。 因为新生事物所触动的,必然是旧势力和旧格局的奶酪,以及他们内心深深的恐惧和挣扎。 所以,被挑剔、质疑、指责甚至是攻击,几乎成了每一个新生事物难以避免的宿命。就像100多年前,当汽车出现时,马车夫对抢了他们生意的汽车恨之入骨,经常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甚至操纵一些城市出台了汽车在市内的行驶时速不得超过8英里的奇葩规定。 如今,作为新生事物的激光电视,也正走在这条必经之路上。 【1】 激光显示被产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很多人看风景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用手机和相机拍的照片,以及液晶屏幕呈现的图像,总和人眼在实际中看到的不一样,这是因为人眼能分辨自然界的100万种颜色,而液晶屏幕只能覆盖人眼色域范围的60%。 唯有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可以达到人眼色域范围的90%以上,达到90多万种颜色。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色彩还原,使人们可以通过显示终端看到最接近真实、最绚丽璀璨的全新世界。 激光显示这一超强的色彩表现力,对于一直专注画质和显示技术的海信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激光显示这一全新的视觉解决方案,对于一直饱受日韩显示技术和显示产业控制与宰割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从2007年开始,海信毅然踏上了激光电视的研发之路。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窄路”,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国家标准、没有国际标准,更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照,所有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摸索。 回忆起这段“摸黑前行”的经历时,海信激光电视团队的刘显荣博士说,最初他们只有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就是知道激光显示未来有很大的机会,但具体技术实现方案一片空白。探索过程中做过各种误判,走了很多弯路,吃了不少苦头,可以说各种研发投入也很大。 但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最后从一个又一个的“坑”里爬了出来,在长达4年的试错之后,终于确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激光电视技术路线。 ? 确定技术路线之后,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可量产的产品,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又经受了3年的“折磨”,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 从2007到2014,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坚持了下来,终于把一项技术变成了一个可量产的产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从2014到2018,海信又快速进行产品迭代更新,每年推出一代激光电视新品,从2K进入4K,从单色进入双色。海信把一个产品做成了一个产业,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一个行业,全球2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 中怡康最新发布的2018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推总数据表明,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整体零售量同比下降0.88%,但激光电视一枝独秀,销量增幅超过400%。 仅仅十余载,激光显示产品不再是工业级的“专属精密仪器”,而是成为一件家用消费电子产品。激光电视不再是市场的陪衬和补充,而是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和潮流。 【2】 正如iPhone的爆发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都是从标志性的爆款单品开始引爆整个行业。 整个激光电视行业的普及,也有一件绕不开的爆款单品——海信80吋激光电视L5。 今年5月17日,海信在北京推出了这款新品。 这台激光电视的屏前亮度最高可以达到400nit,观看距离仅需3米;只有19999元的定价,更是让现场不少习惯了激光电视价格长期在5万元以上的人们立时骚动起来。L5一举解决了长期制约激光电视产业普及的亮度和价格这两大消费痛点,上市两周即成市场上的爆款单品,完成了从“土豪的玩具”到平民客厅娱乐之必备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