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水深”与“火热”之间(2)
时间:2019-07-01 14: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微博台网运营部视频运营高级总监林郁就深有感触,她表示,短视频是基于算法进行推送的,所以很多用户在第一个月的时候热情高涨,觉得自己一直可以看到喜欢的内容,可是在看了一个月的同类视频之后,会非常疲惫,不知道自己想要看什么。 张志安总结了短视频行业提升社会价值需要努力的3个方面:媒体素养方面,强化创作团队利用媒介服务生活的意识,例如用优质短视频帮助儿童获得比较好的自我成长、学习能力和自我形象管理能力;网络风险方面,在于防止孩子面对短视频时产生的内容风险、行为风险和沉迷风险;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当下很多媒体都开始把短视频作为媒体矩阵的内容形态,未来短视频行业要健康发展,要走向更强的公共性平台。 加速传统媒体转型 2018年,央视制作的时政微视频《初心》走红,全网总阅览量超过12.36亿,创时政微视频传播的新纪录。同年,央视还推出了《历史时刻》《家国天下》《窑洞里的读书人》,《人民日报》则推出了《共同命运》,新华社也推出了《红色气质》《国家相册》《那年我们二十一》等时政短视频精品力作。可以看到,当下短视频已成为传统媒体开展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抓手。 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发展短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部傅琼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把短视频提高到战略高度,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第二,要把握短视频的内容创作规律,例如选题轻、标题实、切口小、表达潮等,提高短视频的创作质量;第三,要丰富短视频的内容品类,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第四,大力建设自主可控,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 “我们现阶段内容虽然还比较粗糙,但是专业是我们的生命线。现在95%的事件的首发者都不是媒体,但是我们在努力做核实。我们现在的硬件设施比一个县级电视台还差,演播室连吸音设备都没有,我们把钱花在了人上。”《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裁彭远文介绍,很多纸媒强调全能记者、全员转型,但是《新京报》是单独成立团队,目前有120余人,文字记者出身的非常少,考核时不看文图,只看视频。“2018年我们的发稿数量有很大提高,从30条/天提高到100条/天,2019年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总经理、看看新闻首席运营官宋菁菁认为,作为广电系统从业者,短视频对于新闻行业而言本身就是机遇,而挑战则是在预算和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面对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需求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真正做到“大小融通”的运营模式。 冷凇表示,面对短视频的冲击,电视人的传统思维触底,电视在未来会成为超级宣传推广工具,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进一步形成“电视是超级宣推,视频网站是内容书架,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是舆论战场”的传播架构。在他看来,短视频的发展既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重重机遇。而短视频的未来发展,依然需要大家的共同深耕。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一吻定情》:不完美的爱情喜剧
- 下一篇:《梦想之城》:致敬改革开放“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