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疯狂填字答案生态高地(2)
时间:2019-08-04 17: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认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确保了西藏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在良好状态,守护了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说。 走进山南市泽当镇鲁琼工业园区,群山环绕,占地10亩的山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就掩映在这一片绿色中,周围鸟鸣阵阵,很难让人将其与“危险废物”联系在一起。 山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于2013年1月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感染性及部分损伤性医疗废物3吨,是西藏第一个建成投入使用并交由专业公司托管运营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现在,西藏已建成6个市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个自治区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西藏始终坚持把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严禁资源高消耗、能源高消费、污染高排放项目进入西藏。为此,西藏自治区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实肩负起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使命担当。 据介绍,西藏自治区近年来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西藏自治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类指标在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占比提高至12%,区直部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占比提高至10%。从2014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奖励资金,对74个县(区)级政府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领导干部使用等挂钩,兑现考核奖励资金2.72亿元,推动了环境保护属地管理法定职责的落实。 为了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西藏自治区启动了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目的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探索以生态增量撬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将雪域高原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实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和生态富民先行地。如今,山南、林芝、日喀则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村2373个、生态乡镇213个、生态县17个。
芒康滇金丝猴获新生 本报记者 鲜 敢 从西藏芒康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海拔逐渐降低,约1个小时车程,便到达了红拉山。这里是滇金丝猴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被当地群众称为“准察”的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一样珍稀。 “以前可不知道这些猴子的珍贵。”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四郎次仁说,到1975年,这里生活的滇金丝猴不到150只。 芒康滇金丝猴的新生,得益于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1986年,芒康县在滇金丝猴长期生活的红拉山设立了红拉山自然保护区。1987年至1988年,经西藏自治区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考察,确认被这里群众称为“准察”的,就是全球濒临灭绝的滇金丝猴。2003年1月,红拉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脉中部,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成立30多年来,当地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大大增强,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增加到800多只。此外,这里还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0种,其中包括云豹、雪豹、斑尾榛鸡、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以及小熊猫、猞猁、藏马鸡、鹦鹉、秃鹰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阿里又见红柳林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在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近年来居然长出了茂密的红柳林!这让许多游客惊叹不已。 “目前狮泉河镇新栽种有红柳、青海杨等10多类42万余株树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85%。3年前我们从外地引进红柳试种时,种树的考验从运输途中就开始了。”噶尔县县委书记高宝军对记者说,每棵树的根部直径都是树干直径的6倍以上,10多天的路途怎么保证树木活性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为了保证成活率,技术人员在运输途中不得不每天喷水保湿,到阿里后又挖了蓄水池将树木浸泡了10天,才得以解决干旱影响红柳发芽的问题。 狮泉河镇年平均气温仅0.2摄氏度,最冷时的月平均温度为零下12.1摄氏度,年降水量只有60至70毫米,但就在这样的高寒区域,河谷地带居然生长有红柳林。1966年,阿里地区行政公署迁入此地,由于当时燃料匮乏,人们只能砍伐河滩上生长的红柳作为薪柴。不到20年的时间里,原本茂密的红柳林几乎绝迹,狮泉河谷变成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