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文明视角下国宝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5)
时间:2019-06-29 10: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传播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观众的认同感,《如果国宝会说话》作为一部纪录片在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上播放,让基于互联网的即时弹幕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虚拟的共同体式观影体验,利用“弹幕”的共时性激发观众的集体情感,当面对镜头前的国宝时,“弹幕”大多为“华夏一家”“古人的智慧”等内容,在诸多赞美与正能量词汇的情感刺激中,认同感油然而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联,文化自信更是与民族的价值建构不可分割。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文物连接文明脉络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视频索引,绽放出中华文明的光彩,激发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使优秀的文化基因、价值观念砥砺每一位中国人不断前进。同时《如果国宝会说话》对纪录片的年轻化、轻松化进行探索,成功达到了传播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目的,这与以往严肃性较强的历史类纪录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具有启发性作用。 [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6BXW0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法玉.作为中国之美的起源、内容、特色[J].社会科学研究,2014(3). [2]叶舒宪.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J].社会科学家,2014(12). [3]姚士奇.中国的玉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3-44. [4]姚士奇.中国的玉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54.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33. [6]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79. [7]杨先艺,周蕴斐,王琴.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J].理论月刊,2006(12). [8]潘祥辉.传播史上的青铜时代:殷周青铜器的文化与政治传播功能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 [9]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 [10]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0.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
- 下一篇:电视文化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创新与共同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