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脱贫2013315晚会攻坚,江苏淮安真抓实干靶心不散
时间:2019-07-18 16: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江苏淮安真抓实干靶心不散 穿行在淮安的田野乡间,处处涌动着决胜脱贫、合力攻坚的热潮,一项项创新举措有效实施,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户户困难人家创收脱贫。2018年,淮安市共有122375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3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超额完成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低收入人口脱贫和经济薄弱村减少指标。 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脱贫工作既要讲究进度,更要注重质量。淮安将瞄准突出问题,夯实关键举措,强化责任落实,始终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的定力,“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干劲、“一鼓作气,真抓实干”的作风,合力镌刻出一幅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 创新方法路径,为脱贫攻坚筑牢根基底 地处苏北的淮安,属于江苏省扶贫任务较重的设区市,想要精准脱贫,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过去的工作机制不透明,难以甄别真贫假贫,拥有3辆汽车却被列为贫困户、村干部违规领取脱贫奖补资金等违规操作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2017年,淮安市在江苏省纪委指导下,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改革创新,按照“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思路,以精准扶贫脱贫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打造“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用事实和数据实时反映履责情况和工作成效,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破解基层“微腐败”高发、扶贫领域作假蒙骗等难题,以精准监督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图为淮安市金湖县湖畔旺屯集居点。 系统上线运行后,淮安市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定期比对,实现“扶真贫”;多口归一,实现“不滴漏”;从严监管,实现“真扶贫”;阳光公开,实现“真脱贫”。针对比对发现的存疑问题,淮安市县纪委上下联动,组织逐一入户核查,共核减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1.3万人,增补符合条件的7.6万人,共处理相关责任人1568人,其中,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373人,诫勉谈话、书面检查等处理1179人,组织处理16人。淮安市扶贫领域呈现出新发生案件数、资金滞留率“两个大幅下降”的良好局面,成功走出一条以“阳光扶贫”保障脱贫攻坚的新路,形成了淮安脱贫攻坚的工作品牌,也为全国扶贫监管创新提供了“淮安经验”。 2018年,“阳光扶贫”系统助推精准扶贫、结对“点对点”精准帮扶,淮安市4.6万党员干部与12.8万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对子,协调投入资金9.55亿元。 淮安市市长蔡丽新说,“阳光扶贫”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树立的是标杆,收获的是民心,促进的是发展,要努力把淮安“阳光扶贫”这个品牌越擦越亮、越打越响。 在“互联网+扶贫”“阳光扶贫”系统基础上,涟水县汇聚全县线上线下所有扶贫资源,搭建了“阳光扶贫”超市平台,以创业就业、慈善求助、咨询服务为主题,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将富民壮村项目、技能培训项目、就业岗位信息、慈善求助信息等清单式展示,供各类人群人工咨询、自助查询。 在这个“百宝箱”中,不少农民淘到了“致富千金方”。靠三亩地过日子的红旗村低收入户周占新,在负责帮扶他的陈师镇干部郭亚军的帮助下,复制超市里的致富项目成功案例,小额贷款养鸡。去年10月,他就已经养了3000只鸡,还有50头羊,年收入超过10万元。“多亏去了阳光扶贫超市,这才开了窍。”郭亚军说。 省定经济薄弱村花桥村党总支书记孙亚群带村民到阳光扶贫超市参观,在扶贫项目菜单中发现了搞土地流转种瓜蒌这一项目,了解到梁岔镇的老井就因此发了财,更加坚定了要做这个项目的决心。回村后,大家纷纷流转土地种瓜蒌,打开了致富的大门。2018年,花桥村流转50亩土地种瓜蒌,不仅瓜蒌长势喜人,“钱”景可观,还解决了20户低收入的就业问题。 阳光扶贫超市有创意,有成效,全国数十批考察团慕名前来取经,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淮安农科园高效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为脱贫攻坚加满助力油 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淮安,着力打造绿色安全高质量的食品产业,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5件,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食品产业突破千亿元。今年,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了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食品安全卫生验收,与其达成合作,提供定制航空餐,百斯特也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审核、达到该公司航空餐标准的中国食品企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