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凤舞》:华温州台风预报人移民的时代镜像
时间:2019-07-19 21: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人民网纽约7月18日电 (记者 李晓宏)纽约向来是不缺乏文化热闹的,但这热闹往往让人来不及回味就被卷入下一场新奇。然而,今夏纽约文化新地标棚屋(The Shed)艺术中心上演的开幕大戏《龙泉凤舞》,却引发无论是赶时髦的纽约客、中国功夫的爱好者,还是当地各类媒体的激情回味和如潮好评。 对观众而言,真正的审美愉悦不是靠暂时的感官惊艳,而是因故事镜鉴与启悟真实的人生。3年努力推出的这部讲述纽约中国移民生活的功夫音乐剧,是第一部以华人为主的纽约本土大型制作。这里面有被欧美评论誉为“天才和大师”的著名华裔导演陈士争的艺术创新,有《功夫熊猫》主创团队的强强联合,有奥斯卡奖得主叶锦添、格莱美奖提名歌手Sia等众星的加盟助阵。而在这背后最重要的,是“讲好一个故事”的支撑。 关照现实,引发思考 在导演陈士争眼里,每一位移民美国的人,都经历一次艰辛的转场与重生。《龙泉凤舞》从两代女性命运入手,讲述了一则华人移民凤凰涅槃的当代寓言。 剧中人物母亲小莲( Lotus),从抱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希望嫁给白人亿万富翁,到被贪婪与掠夺激发的悔恨与惊醒,再到带领下一代子女找到勇气与力量,反击并战胜邪恶势力的冒险传奇,生动刻画了移民的心路历程,折射了女性成长的心灵镜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部作品所以感人,在于它所表现出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体验,带来深刻的思想冲击。导演陈士争说,看到剧中妈妈升天时,许多观众都哭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尤其在纽约这个大“沙拉碗”,超不过3代的纽约客大多是移民,面对当前美国的移民政策环境,剧中情节触动观众的心弦。“舞台上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该剧投射现实、引人思考的艺术功效打动观众。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与时代的互文与互动。“当女性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发声时,才发现自己比想像的要强大得多。”剧中女主角小莲的扮演者季绫是台湾著名舞蹈家,12年前只身赴美,现为著名的玛莎·葛兰姆舞团首席舞者。作为一位移民谈及自己对饰演角色的感受时,她动情地说,“女性,是有力量的,关键要有自信和打破惯例的勇气,走出自己的路。”在美国MeToo(反性骚扰)运动掀起的维护女性权益、强调女性价值的热潮中,《龙泉凤舞》的女性视角为作品注入鲜活的时代色彩,使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一位黑人女观众对陈士争说,“感谢你为女性、为少数族裔在舞台上争了一口气。” 营造“代入感”去“接地气” 美国百老汇上演了众多法国、德国、俄罗斯的戏剧,但是鲜有中国的。“我问过美国人为什么,他们说中国的剧本看不懂。”陈士争说,中国古文极简练,传统戏剧翻译过来是薄薄的一本,不如欧美厚重的剧本交代的具体。而且中国古装剧的扮装形式对西方人来说也很陌生,导致他们放弃知难而退。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让西方人听懂和看懂?旅美30多年的陈士争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与丰富的经验。作为目前唯一活跃于欧美歌剧、戏剧舞台及电影界的著名华裔导演,他曾将《牡丹亭》《赵氏孤儿》《桃花扇》等中国传统戏剧成功搬上美国舞台,赢得西方观众和评论界的刮目相看及好评。 他坦言自己所做的是“两种文化的转译和传播”,即把中国传统故事现代化、通俗化,用美国人能听懂的语言诠释出来。 在他看来,有关联,才容易感同身受。“代入感”,是让中国故事接美国“地气”的一个良方。 循着这个思路,《龙泉凤舞》剧中的一景一物都有纽约客身边生活的影子。 功夫是西方人熟悉的中国名片,陈士争让中国功夫与西方音乐剧携手为媒,体现华裔在美国的奋斗与抗争。 剧中故事的发生地,选在纽约华人聚集区法拉盛。陈士争说,“你跟美国人讲功夫圣地‘少林寺’,他们不知道它在哪里,移植到纽约法拉盛就知道了。” 法拉盛在中文里还有喷泉之意,寓意剧中的“龙泉”;途径法拉盛的地铁7号线的终点站,是该剧演出所在地曼哈顿哈德逊广场;舞台上的高架桥,很易让人联想到毗邻剧院的纽约高线公园(Highline Park)。 “代入感”也激发创新。 纽约的艺术新地标棚屋艺术中心的麦考特(The McCourt)剧场挑高40米,远大于百老汇等剧院9米的层高。接到委约项目的陈士争看到这个高度的舞台时,萌发了利用空间做一个有时代感的的作品。为渲染该剧的神秘氛围,他打造“空中秀”:剧场上空垂下的束束白绦,在魔幻光影的演绎下,状似古溶洞里的石钟乳;戏尾男女主角由地面升向高空,龙凤飞天、彩翼飘飘营造的图腾意象,有如巨大的感叹号将剧情推向高潮。 主演团队精挑细选 令观众击节赏叹的还有《龙泉凤舞》的艺术水准。一位网友在该剧评论区深情写道:“很少看到一部功夫剧能演绎得如此纯熟精致,唯美浪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