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监督实效彰显责任担当(坚持和沪指最低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人大创新调研行②)
时间:2019-07-18 13: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近年来,浙江丽水人大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和实践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等刚性监督方式,不断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7月11日,记者在浙江丽水市云和县见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饶钦英时,她正在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去年决算和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事宜。 “从2014年至今,我县累计清理、整理结余资金6.93亿元,其中5.42亿元已经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力破解了一方面资金‘躺’在账上‘睡觉’,另一方面又无米下锅的矛盾。”饶钦英说,这得益于当年县人大常委会对财政存量资金开展的特定问题调查。调查不仅摸清了“家底”,而且盘活了资金。 近年来,浙江丽水人大采用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等刚性监督方式开展人大监督。这些并不常见的监督方式是如何运用的,效果如何? 启动特定问题调查,让财政部门认识到,不仅要“管”住钱,还要“理”好财 不久前,云和县浮云街道办事处与承租土地的金立公司达成退租补偿协议。“过去,土地出租不规范,政府与金立公司签了50年的租赁合同,租金仅5万元,不仅违反合同法有关土地出租最长20年的规定,而且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特定问题调查后,我们对此进行整改,终于啃下了这个硬骨头。”饶钦英介绍,截至目前,共有9016亩存量土地和26.6万平方米闲置建筑得到有效再利用。 2015年,云和县人大常委会针对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大,但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沉淀和闲置,甚至出现资产失管、被侵占等问题,启动特定问题调查,剑指国有固定资产(存量土地和房屋)。这是云和县第二次采用特定问题调查的方式监督政府解决突出问题。 2014年2月11日,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财政存量资金开展调查的决定》,并将其列为该年度一项重点工作。在全省首次开展特定问题调查,云和的探索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情的起源是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云和县2012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时,热议的一组数据:“2012年,政府性资金年末结余110752万元(社保资金专户结余21840万元)……”这令常委会组成人员感到惊讶,一边是每年10多亿元的刚性支出,压得县财政喘不过气,另一边却有如此大笔资金“趴”在财政账户里“睡觉”。 随着特定问题调查的启动,由10余名人大代表、专家组成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正式展开调查工作,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对全县政府性存量资金情况正式开展全面调查。 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叶晓勇介绍,历时两个月,调查委员会基本摸清了云和县财政的“家底”,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决议》,要求县政府出台一系列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理财”举措: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将财政预算款、专户收入和事业收入等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对年度预算执行率低于91%的部门,财政部门相应核减其下一年度预算等。 “以前财政部门管账,一般只关注资金安全,根本没有理财概念。”饶钦英说,通过这次调查让他们意识到,财政账不仅得管住用好,还得“理”好,要想办法让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首试质询权,以刚性监督践行“两山”理念 南明湖,位于丽水市区南部瓯江,碧波荡漾的湖面,掩映着湖畔的宝塔和青山。这一湖清波的背后,却有一个历时数年动真碰硬的故事。 7月12日,记者来到南明湖上游,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正在运行,丽水市环保局原总工蔡瑢介绍说,这是水阁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得益于人大持续监督,目前已经达标排放,二期工程已经启动,目标是清洁排放。 时间回到2015年7月27日,丽水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虞红鸣循惯例发问:“对于会议议程,请大家发表意见。” “对会议议程我没有意见,但我要提交一份质询案。”丽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沈明温举手并起身发言:“由许浩、方世伦等9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向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关于水阁污水处理厂存在未达标排放问题的质询案》。” 沈明温等人组成的调研组在对丽水市区3家污水处理厂调研时发现,水阁污水处理厂存在未达标排放问题,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的下游,正是丽水市山水生态城市构建的核心——南明湖。更令人吃惊的是,水阁污水处理厂2013年达标率为零,2014年达标率为68.5%,2015年上半年仅监测两次,仍有1次未达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