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社会 >

《晋绥日报》社论的语言风格(3)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晋绥日报》始终把党的方针、政策、纲领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标准,一直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线,因此,地处我国西北、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晋绥日报》,其社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生动形象、文字鲜活,深深地植根于广大的劳动干部群众中,一改传统党报社论语言的严肃庄重,再加上特有的地方性语言,一经发行就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如在社论《反对日寇拔我壮丁送赴欧洲》(1941年5月10日)中“各个根据地尤其是接近敌占区和敌占区内的工作同志应当深刻认识严重注意日寇的这一大阴谋,这完全是日寇以华制华的又一新花样”。

三、《晋绥日报》社论语言的价值

(一)内在价值

1.词语的规范性

作为地方性党报,《晋绥日报》在抗战时期一直担负着发布党的重大政策的责任。《晋绥日报》社论对党及根据地政策与战况进行报道和评论。《晋绥日报》的特性决定了其词语在组合上一定要规范。党报不同于其他报刊,因此语言构造一定要规范,尤其是社论标题。一些刊物在新闻标题上会使用数字、字母等形式,但是《晋绥日报》在标题上中规中矩。《晋绥日报》在词语构造上严格按照语法形式来填充语料,并且力求政策的严肃性。《晋绥日报》编辑的内容不仅能被国内群众所了解,同时它的新闻消息也要被国际人士所熟知,《晋绥日报》担负的责任更是代表党的形象,例如《晋绥日报》编辑的内容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专栏,在这些专栏内它的新闻内容注重规范性,新闻标题则更是注重词语的构造,不管是从语法上还是语义上都很严谨。

2.语义的明晰性

党报具有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它将党的政策、方针传达给民众。因此,《晋绥日报》社论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明晰性。《晋绥日报》社论代表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走向,所以它的标题在内容上一定要明晰,不容许含有任何的不确定语素。例如,1940年9月18日创刊以后,它的第一大标题内容为《晋绥党政军民 驰电向朱总司令祝寿》,第二大标题为《关于目前部队与地方干部婚姻问题与处理家属问题的决定》,从这些标题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词语的语义明晰。不只是标题,就连编辑内容也是严格按照语法的结构,讲求语义的明晰性。版面新闻标题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党的方针、政策及发生的重大事件。《晋绥日报》的新闻标题及编辑内容都是严格按照语义组合原则构造的,在语义内容上具有明晰性。

3.政策的引领性

《晋绥日报》作为抗战时期的党报,主要作用是宣传党的政策,同时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党的各项政策必须由党报来宣传,它的作用堪比风向标,同时也具有引领作用。在《晋绥日报》的各个编辑版面,我们可以看到内容主要以边区经济政策、战事战况为主。《晋绥日报》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边区政策的引领责任,它的政策动向能够成为边区社会走向的风向标。《晋绥日报》在语言上的规范性也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典范。《晋绥日报》在各专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将边区政策传达给民众,同时引领社会的发展。

(二)外在价值

《晋绥日报》社论具有的语言学价值,除了有内在价值,还有外在价值。《晋绥日报》的语言学外在价值包括社会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晋绥日报》社论语言的社会实践价值

《晋绥日报》社论在语言学上不仅具有语言学内在的价值,同时还具有社会实践价值。《晋绥日报》社论书写的是对当时当地重大事件的评论和态度,目的是为了让民众对社会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在版面上刊登的是社会中的重要事件,同时也宣传党的政策。因此,这些事件都是影响力很大的。《晋绥日报》刊登的内容不仅反映了抗战情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变化以及民众的精神生活。从《晋绥日报》的新闻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变化、经济政治生活、边区政府政策、抗战情况等。而随着《晋绥日报》刊登内容的不断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民众的心理变化等。

《晋绥日报》在语言学上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实践价值。同时《晋绥日报》在抗战时期还充当着抗战与边区政府政策之间的通讯工具。人民群众在看到《晋绥日报》上的新闻信息时,会对社会状况有大致了解。党和边区政府看到民众对新闻语言材料的反映能够作出下一步的决策。总的来说,《晋绥日报》尽管已经停刊,但它在抗战时期所具有的社会实践价值尤为重要。

2.《晋绥日报》社论语言的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