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变在哪里(2)
时间:2019-07-06 11: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人机混合决策。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与交互协同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人脑的优势在于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机器的优势在于速度快、精度高、抗疲劳。高层决策等艺术性强的工作由人脑来处理,大数据计算由机器完成。人机交互是让机器能“听”懂人类语言、“看”懂人类动作与表情、“理解”人的情绪和意图,把计算过程和结果用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云脑智能决策。未来智能化战争,将有一个“大脑”的隐喻中心,分布式的作战单元将通过云大脑链接。这个云大脑既是物理信息、生理信息和心理信息中心,也是军事指控中心。云脑决策以智能“网、云、端”体系为依托。“网”,是集智能化战场感知、决策和武器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型作战基础网络。“云”,依“网”而建,以智能型资源服务层为主体,既是融合各类作战资源的“资源池”,也是为作战行动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智能云”。由于多中心的耦合,即使遭受信息轰炸也能快速组网和决策。“端”,是指作战资源端,作战流程上的分立智能和联网智能,既能自主决策,又能为战争体系提供分布式智能资源,使新的战争体系涌现出群体智能。 ????神经网络决策。2018年7月,俄罗斯研制的人工神经网络全自动软件,能做到发现即摧毁。美军研发的智能化决策工具,意在缩短决策周期,提高决策效率。神经网络的应用曾局限于战术级计算,难以对战略级宏观复杂态势做出定性分析和决策。“阿尔法狗”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工作机制在围棋领域取得突破。未来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强自我进化和战略决策能力,将实现“人在回路外”的作战循环。 ????作战样式从“断链破体”向“极限作战”转变,极限作战颠覆传统作战手段 ????极限作战突破了传统战争的界限,颠覆了传统的作战样式,使战争效能剧增,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全领域的智能化战争。 ????突破人类生理和思维极限。一是作战空间和领域极度拓展。未来智能化作战是立体、全维、全领域作战,战争空间将从传统的空间领域,向极地、深海、太空等极限拓展,特别是向认知域、信息域渗透并贯穿其他领域,作战领域更加模糊。二是作战进程极度加快。无人自主作战大幅压缩“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从信息化战争的“瞬时摧毁”发展为智能化战争的“即时摧毁”。智能化战争的胜利,是通过预警时间提前、决策时间缩短,作战行动向前延伸,达到先手布局、先发制人的效果。三是作战行动极度灵活。智能化战争中,人工智能能够提出极为丰富的作战方案,加之无人作战平台,能够在不同功能角色之间快速切换,作战行动更为大胆冒险,战术战法更为出乎意料。即使作战要素中的某一个丧失功能,“去中心化”的功能也会确保群体功能不受影响。 ????颠覆传统作战样式。一是侵入式独狼作战。即单套无人系统独立作战。二是有人无人协同体系破击战。即基于智能无人系统,通过有无人装备混合作战,快速达成作战目的。三是无人系统编队独立作战。多套无人系统构成作战单元,可执行多目标攻击等复杂任务。四是母舰蜂群集群作战。以母舰为运输载体和指挥中心,形成有人无人混合集群作战样式。 ????具备“核威力”的作战效能。智能化战争把智能机器人的特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导致作战效能接近极限。一是目标小、难发现。比如微型化隐身机器人,雷达和声呐很难发现。美国在“蜻蜓”中嵌入“光极”芯片的混合无人机,更小更轻更隐秘,续航时间高达几个月。二是对抗难,代价高。比如甲虫大小的微型无人机只要扫描到人脸景象,经数据分析和确定即可直接撞向目标头部,携带的弹药足以穿透大脑。三是造价低、破坏大。未来运用智能化武器极限作战具有核武器的威力,特别是极大体量的智能化武器装备,极低成本的机器人自动生产,极度灵活的机器人集群作战,可能会超越核武器爆炸威力的极大化。(李明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5G通信技术的军事应用
- 下一篇:金台点兵: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