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八支队官兵驻守进京检查站纪实(2)
时间:2019-02-28 14: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神仙道不醉石 点击:次
????除了完成执勤任务,在部队驻地,武警官兵更是助民爱民的温暖力量。墙子路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多,墙子路检查站官兵执勤之余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得到村民一致赞许。 ????新兵下连那天,村民自发组建锣鼓队来到执勤点,和官兵一起欢迎新战友。 ????新城子检查站地处河北滦平、承德、兴隆三地交界处,是北京第一缕阳光照进的地方,有着“京城晨曦”的美誉。 ????“身在荒芜远郊,却时刻沐浴温暖的阳光。”许多官兵来到这里都舍不得离开。已经退伍的官兵出差到北京,挤出时间坐4个小时的车也要回到中队看一看。 ????齐心担负重任 ????上午接到任职命令下午就报到;一切从零开始,中队组建时连灶台都还没来得及安装完毕。 ????2018年年初,刘龙和魏景洋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十八中队中队长和指导员。他们辗转百余公里,相聚燕山脚下的司马台检查站。 ????5个检查站,百余名官兵来自几个不同单位,一夜之间要完成任务整合、人员整编,干部骨干怎么配备、当前工作怎么对接、新旧机制怎么过渡;特别是5个检查站相隔几十公里,官兵互不了解,工作各自为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越是困难多、压力大,干部越要站排头,尽快把人心聚起来,把士气鼓起来。”宣传干事出身的魏景洋深谙此理。 ????为增强官兵的归属感,部队协调地方政府新建1200平方米的营房、5500平方米的训练场,配备网络、地暖、空调等设施。干部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娱乐,在坦诚相待中拉近距离、深化感情。 ????“听说被分到密云山区,心情瞬间就不好了,甚至还在电话中跟父母哭鼻子。没想到刚到中队没多久,就爱上这里的战友和崇山峻岭。”新战士赵铭到中队后,心态发生180度转变。他在笔记本上写着:“迎接首都第一缕阳光,守护京城第一道大门,使命与荣耀同行!” ????没有投弹训练场,中队官兵就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到山脚下、废料厂搬运石头,到驻地村庄租借焊机,短短5天就高标准地建成了投弹训练场。 ????“检查站人不多,分工没有那么细,人人都是炊事员、网管员、维修员。”下士杨顺飞自豪地说。 ????中队每月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展“兵说兵话、兵演兵事”联欢会,鼓励大家走上舞台,讲出亲身感受。 ????“我为什么要选择当兵,因为我的命是武警官兵救的,汶川地震那年我刚8岁,被困在废墟中,当初清楚地记得是一名‘橄榄绿’把我救出来,还把食物和帐篷让给我们。”上等兵苏朋林回忆起10年前的情景,眼角泛起泪花。 ????“当了陆军再当武警,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我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从陆军部队退伍后得知武警部队又在老家征兵,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趁自己年轻,在部队多锻炼锻炼。”上等兵罗竞驰言语自豪而坚定。 ????2018年4月,中队接到总队“环京检查站规范化建设”试点任务,在湖北老家休假的一班班长唐出宽果断推迟订婚日期,当天就踏上了返程之路。经过一个月连续奋战,中队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唐出宽被支队评为“三实”好战士。 ????走下领奖台,等待唐出宽的是返乡车票和北京特产。“中队干部时刻想着我们,关键时刻我们也不能掉链子。”唐出宽说出了多数战士的心声。 ????“秦时长城明时边,青春热血守雄关。但使武警官兵在,不教危险度我站。”这是中队战士改写的打油诗,也是中队官兵的共同心声。(秦莫愁 刘黄金 王樾 廉颖婷 武炎龙 王双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守好祖国疆域一草一木
- 下一篇:制约军民融合立法之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