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片:关注现实 回归理性(2)
时间:2019-07-03 14: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这些“少女成长”类青春片既具有以往一些内容悬浮于现实之上、表达过于浪漫化的青春片所不具备的琐碎真实的生活细节,又具有鲜明的女性视角和女性主体意识,从而给国产电影带来了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这种从女性视角切入的模式为成长故事提供了更细腻的心理描摹和更丰富的情感表达。诸如《过春天》等获得电影奖项的作品大量使用跟拍镜头、声音设计、定格镜头等视听语言手段,往往呈现出新鲜独特的作者气质。这些尝试给男性视角占主导的电影行业创作局面增加了丰富性。 从“怀旧”调式到 阳光气质 从2017年上映的《我心雀跃》《夏天19岁的肖像》《闪光少女》《秘果》《青禾男高》《会痛的十七岁》,到2018年上映的《遇见你真好》《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狗十三》,再到近期上映的《过春天》《最好的我们》,国产青春片的创作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演员的选择更贴合实际,基本上不再出现启用30岁以上的流量明星出演青春期学生的情况。情节设置也摒弃了出国、车祸等同质化、套路化内容,不再像以往的作品那样滥用“堕胎”情节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性心理粗暴外化,而是将其表现得节制而内敛。在人物塑造上,大部分作品不再拘泥于通过刻画人物群像来描摹丰富宏大的青春故事的做法,而是将视角聚焦于一到三个主要角色的成长历程。在风格基调上,创作者也不再千篇一律地堆砌流行歌曲、充满年代感的道具等时代符号,以渲染感伤怀旧的气氛。 从根本上说,新上映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内容上摆脱了“伤痕青春”的模式,跳出了青春与逝去、校园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叙事手法,将“残酷青春”的主题淡化,转成一种对青春进行宽容审视的重构立场。内容更多聚焦于正能量故事,作品风格从“怀旧”调式转化到了阳光气质。 总而言之,当下的青春片逐渐走出了复制拼贴的同质化误区,开始回归现实生活,着重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经过几年的发展摸索,青春片已经与受众群体形成了类型默契,成为国产电影的基本类型之一。未来,创作者应再接再厉,努力摆脱在文艺与商业之间尴尬徘徊的骑墙之势,将坚守艺术质量和探索类型创新放在创作的首位。长此以往,口碑和票房俱佳的艺术精品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作者:玄莉群 李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千与千寻》首映 周冬雨配音千寻反复揣摩
- 下一篇:于文华《秦风 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