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社会 >

器物文明视角下国宝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4)

首先,器物是一种媒介,尤其是古董,往往是历史记忆的携带者,连接着一个政治的、象征的、情感的或者文化遗产的网络。[8]每一件国宝都是中华文明厚重的承载,留存着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记忆。《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国宝的自叙与他叙,激活历史,唤起观众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例如,在《何尊》一集中,讲述了“中国”二字的由来,考古学家在122个字的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中”字是指在城邦的中心会竖立旌旗;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繁体“国”字有兵戈守护。3000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中国”一词唤醒了观众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历史记忆。

其次,《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影像与解说叙述中国传统元素,构建属于集体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关注的是过去的某些焦点,但“过去”不能被依原样全盘保留,通常是被凝结成了一些可供回忆附着的象征物。[9]《红山玉龙》与《妇好玉凤》两集分别引出中华民族所共同崇拜的图腾——龙与凤。伴随特定的地域文明而产生的特定神话信仰观念,占据着异乎寻常的地位,对该文明的所有成员——从社会最高统治者到最下层平民,都发挥着潜在的行为支配作用。而正是支配作用潜移默化地产生了认同作用,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到现代社会,龙凤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从不同方面呈现出了中华文化。龙多用于象征天、帝、权力、威严等;凤则多象征着地、后、智慧、富贵。龙代表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一面,凤代表中华民族仁慈、智慧的一面,龙凤文化相互补充又相互渗透,演绎着中华文化。从审美角度看,龙凤无疑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美的代表,它们的形象反映了各氏族各部落的团结统一。它们的美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一种品质,即“和合”的品格。[10]龙与凤是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图腾烙印,构建着属于中国人的记忆,观众对文物背后隐喻的中华文明发生情感转变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最后,纪录片通过国宝讲述中华文明的同时,类比其他外国文明,在类比中彰显中华文明之独特,在独特中建构认同。在《三星堆青铜神树》一集中,由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树形过渡到讲述大树在各大文明神话中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画面配合解说词向观众展示了古代亚述国的圣树与有翼日盘,北非腓尼基圆筒形印章上圣树与太阳纹饰以及西亚米坦尼印章上的日——树纹饰,三者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共性在于表征树形物有通天的功能,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反映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所共有的宇宙观。不同之处在于三星堆青铜神树树体加入了中国独具的龙的造型,以及从整体造型来看,青铜神树是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神树,具有中国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的特征,其中蕴含着来自中国远古独有的文化记忆,是其他文明所不曾呈现的。在差异与归属感的视野中看待世界诸文明,才能够谈及文化认同。

五、结语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采用诸多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了纪录片的传播效果与认同效果。宣传传播方面,海报制作独具匠心,海报选取朱、黄、青、绿四种中国水墨画常用的背景色作为底色,用文房四宝之一的“笔”勾勒出文物的精美,水墨间呈现出了中国韵味。不同字体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置于海报的留白中,展现“浮沉千年,浅言初生”的意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