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国内资讯 >

这六年,全面深改个体工商税率表“总目标”熠熠生辉

 

  2018年9月1日起,公安部简捷快办、网上通办、就近可办等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全面启动推行。图为工作人员在浙江余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操作车辆购置税远程征收管理系统。
  新华社记者 余俊杰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创造城市发展新传奇。图为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奠基仪式在上海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 汀摄

 
 

  实施集成化改革后,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村民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查询养老保险信息(2018年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八要素”,通过“减、融、服”创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既带动了农户增收,也推动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图为2019年9月17日,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计划村阳开苗寨的村民在收割水稻。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这次政治局会议透露,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外,还包括——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这让人想到六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正是这次全会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六年来,这一“总目标”备受关注。

      

  有机整体:

  总目标两句话,统揽改革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往中国提出过许多具体领域的改革目标,比如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总目标,并用它来统揽各领域改革,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这个总目标包含两句话,前者规定了根本方向,后者指出了鲜明指向。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第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探索、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1年里,在善于调适的执政党领导下,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了一条“人间正道”。

  有一些西方政客,意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推进改革的目的,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中共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绝不是西方化、成为西方的附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

  第二句话,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了改革的鲜明指向,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以往的中共政治话语中,“管理”一词被提及最多,鲜有使用“治理”一词,后者侧重互动、对话、协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也就是一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简言之,国家治理体系是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发挥制度体系效能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