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科技 >

有人随潮 有人执着 且看2019MWC手机终端“攻守道”

  “弯折”与“5G”,充斥着MWC2019展馆的各个角落,5G登陆时不我待。

  2019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成为了手机终端企业“秀肌肉”的拳击台,多数企业倾其招数打出组合拳——折叠屏与5G。三星在MWC前夕于美国发布全新手机Galaxy Fold,成为了第一个发布可折叠手机的企业。随后在MWC展中,来自华为、TCL、中兴等企业纷纷展出折叠屏产品及5G终端手机,通信终端的风口已经完全被“折叠”和“5G”占据。

  终端企业频发折叠屏

  其实,MWC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正对折叠屏手机形态进行全新探索,针对OLED屏幕材质的技术更新,弯折成为OLED最大的技术特点,在显示上呈现不同的弯曲场景效果成为了“黑科技”的代名词。国内品牌柔宇科技一直致力于OLED屏幕的技术创新,维信诺也公开表示其品牌在小切片OLED技术上的优势与强供应能力,并与努比亚在MWC上联合发布了柔性屏“腕机”努比亚α.

  折叠屏或许真的成为了下一代主流?先看看价格,三星Galaxy Fold四月上市,售价198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288元)起,华为发布的5G折叠屏手机Mate X,8GB+512GB版本售价为2299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7500元,价格超过Galaxy Fold,且在2019年中才会上市。事实证明,终端企业对折叠屏的量产并未做到强有力的把控,而折叠屏背后的技术支持或许才是本次MWC的大赢家,三星、京东方、维信诺等企业在柔性OLED屏幕上的投入或许会在未来带来巨大收益且引领潮流。

  折叠屏或已成为下一代手机产品新形态,但不能否认,现阶段手机用户对使用习惯的改变和养成仍需要大量时间积累。也有不少厂商MWC发布的新品手机终端不包含折叠屏设计。其中就包括索尼及HMD 诺基亚。索尼发布的新一代旗舰索尼Xperia 1,外观方面,Xperia 1拥有一块6.57 英寸,4K分辨率,屏幕宽高比为21:9的超长OLED屏幕,拥有Cinema Pro电影级显示效果。诺基亚则是在摄像头发力,诺基亚9 PureView成为了世界上首款在背部搭载五个主摄像头的智能手机。

  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极度认可现阶段折叠屏的概念,仍然发力在显示等其他技术指标上。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MWC新品发布会后的采访上就曾表示,目前折叠屏的成熟商业化还不够,概念远大于本身的商业价值,所以OPPO在短期内不会考虑折叠屏手机商用。

  全球市场仍“寒” 借折叠屏翻身成疑 面板企或成赢家

  日前,IDC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手机市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Q4中国智能机市场容量1.03亿台,同比下降10%,环比上升1%。可以说,手机市场的寒冬依旧没有过去,但急于改变的手机厂商仍然要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改变现状,如何求变?手机技术的创新和5G的到来是最后的两棵稻草,而手机创新需要材料创新,外部创新和交互提升才能提起消费者兴趣,同时改变使用习惯也是横亘在创新前的最大障碍,在这样的局面下,蛰伏许久的OLED柔性屏才在MWC上爆发了。

  IDC第四季度数据显示,三星在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至第七,同比跌幅达到64%,市场份额跌至1.6%。在Galaxy Fold发布后,众多业内人士分析该产品在短期内或许概念大于实际用途,至少在今年大多数消费者是持观望大于入手的态度,但吸睛程度足以为三星赚回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同时由于三星在供应链环节上的强势与优势,Fold手机的OLED屏幕由自家供应,设计及技术点自主决定,即时发布有可能为三星赢回一定的市场,至少在下一代手机设计的趋势上占有一席之地。

  应用性呢?以三星为例,Galaxy Fold属于内翻手机,在纽约发布会上,三星并未公布其厚度,有外媒报道,在完全展开时厚度为6.9毫米,折叠时厚度为17毫米,但目前无法确认其真实性。但作为对比,同期发布的Galaxy S10厚度为7.8毫米,两个S10的厚度为15.6毫米,假设Galaxy Fold折叠时厚度为14毫米也比目前大多数旗舰手机都厚,便携性变成了很大的问题。

  同时,折叠屏的易损率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高的形态,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就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研究人员对折叠屏铰链的攻关时间长达3年。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使用中需要多么注意开合的力度才能确保屏幕不会出现大问题。

  有相关人士称,现在折叠屏手机“热”,非常像当年诺基亚推出侧滑盖手机时的样子,在原有外形上进行扩展,但交互模式未突破,用户惊叹后,便也就不再理会了。如果说折叠屏的出现是提前抢占手机新市场,那率先发布和真正上市之间的间隔就有可能变成消费者的遗忘空间,手机交互模式还是如此,何必换机?也许最后受益的将是柔性屏供应商,毕竟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十分需要屏幕供应商的支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