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国内资讯 >

一家四代一心淡水观赏鱼图片向党七十载

 

  尼都塔生(中)近日带领全连官兵进行战术训练。
  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摄

 
 

  尼都塔生祖父彭措旺扎翻拍照。
  新华社记者 张 龙摄

 
 

  尼都塔生与父亲合影翻拍照。
  新华社记者 张 龙摄

 

  核心阅读

  曾祖父土登宫保从解放军那里带回并升起玉树第一面五星红旗,祖父彭措旺扎开创玉树康巴世族入党先河,父亲东坝阿宝是玉树抗震救灾模范,深受红色家风影响的藏族军官尼都塔生穿上军装跨上战马保家卫国。

     

  远处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近处是一片狭长的草原,星星点点的毡房和成群的牦牛散落其间……行驶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巴塘草原,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高原风中猎猎起舞。

  就在那猎猎风中,一面五星红旗跃入眼帘。国旗下,是几排低矮的白色板房,围成一个小小的院落,这里就是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的驻训点。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是个藏族小伙儿,对于国旗,他有着特殊的感情。

  1949年,从解放军那里带回并升起玉树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正是尼都塔生的曾祖父土登宫保。新中国成立前,掌管着东坝家族的土登宫保是清朝政府册封世袭的藏区“百户”,是玉树囊谦王四大“楞布”(大臣)之一。

  “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1952年,弥留之际的土登宫保给族人留下一句遗训。

  70年风雨沧桑。玉树经历了农奴翻身得解放,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也经历过家园被毁的地震灾害。时间改变了这片土地,却从未改变这一家人的信念。

  跟党走的大旗,一代传一代,如今扛在了尼都塔生的肩上。

  一面红旗,一生守护

  “共产党赠送了土登宫保一面五星红旗,老百姓都说这给大家带来吉祥。”

  一米八三的大个,紫黑的脸庞……虽然只有26岁,但高原的风已把尼都塔生这个曾经白皙的帅小伙吹成了地地道道的康巴大汉。

  “这可是连队里最金贵的物件!”指着国旗,尼都塔生说。巴塘草原海拔高,紫外线强,气候恶劣,“一年里有9个月下雪”。尤其冬天,风大、酷寒,为了护好国旗,一遇到恶劣天气,尼都塔生和战友们都要将国旗暂时收起,小心保护起来。

  从小,尼都塔生就听父亲东坝阿宝讲曾祖父的故事,讲曾祖父当年如何从解放军那里带回了家乡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土登宫保随囊谦千户带领的玉树各部落代表团前往西宁,被迫向旧军阀马步芳“献礼”。行至半路时,西宁解放了。

  最终,土登宫保携独子彭措旺扎跟随囊谦千户继续前往西宁,向解放军献礼,并将一面五星红旗带回玉树,在家乡升起了第一面国旗。

  “共产党赠送了土登宫保一面五星红旗,老百姓都说这给大家带来吉祥。”今年75岁的囊谦县东坝乡老人尕德才仁回忆说,土登宫保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在当地很有威望。

  此后真实发生的历史,在不断证明五星红旗给玉树人民带来的变化——农奴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牧场,有了牛羊和酥油糌粑,生活越来越好。

  “玉树人对五星红旗有着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东坝阿宝说,2010年4月,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人们不会忘记,在废墟上最先竖起来的,就是五星红旗。“看到国旗立起来,灾区群众就看到希望了”。

  地震那天,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的东坝阿宝正在西宁住院。听到消息,他当天下午便赶回玉树,前往抗震救灾一线。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有时气短到打个电话都要费很大力气。他硬是坚守了6天6夜,其间数次晕倒……

  “当时在灾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解放军。”东坝阿宝说,“无论经历怎样的灾难,只要看到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知道,有伟大的祖国与我们同在,有中国共产党与我们同在。”

  如今,一个崭新的玉树屹立在雪域高原,一片欣欣向荣……

  一条家训,一脉相传

  “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