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拜年文化网络传播的策略研究(4)
时间:2019-03-04 22: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神仙道不醉石 点击:次
另一方面,要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使网络成为引导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空间。要加强拜年文化网络舆论引导,将网络传播与现实传播相结合,建立双向互补的文化传播机制,同时依靠拜年文化本身的传统地位、道德体系、仪式价值在每一个网络文化圈层中广泛建立起文化认同,将网络文化圈的文化认同地域化,提高拜年文化在整个网络文化生态系统以及各个地域中的文化认同地位,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 四、结语 春节拜年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良的道德传统、宽厚的礼仪风俗、昂扬的民族精神。在网络传播时代,要做好传统拜年文化的民族传承与时代发展,就要积极发掘个体共同价值、时刻把握网络文化生态的现状,合理制定网络化传播策略,建立健全网络化传播机制,引导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切实做到为传统拜年文化的网络化传播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研究传统拜年文化的网络化传播能为其他传统文化在网络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能够在当代互联网社会中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凯,彭涛.媒介生态环境下“拜年”习俗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3(05). [2]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3]叶大兵,乌丙安.中国风俗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 [4]张晓华,姚郁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74. [5]张晓华,姚郁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74. [6]友盟.2018春节数据报告[EB/OL].https://www.umeng.com/.2018. [7]辛欣,雷跃捷.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8]解学芳,臧志彭.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与化解[J].情报科学,2008(5). [9]解学芳,臧志彭.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与化解[J].情报科学,2008(5). [10]解学芳,臧志彭.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与化解[J].情报科学,2008(5). [11]徐翔.在线仪式:传统文化的网络新构建[J].国际新闻界,2011(4). [12]解学芳,臧志彭.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与化解[J].情报科学,2008(5). [13]张兵娟.全球化时代的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论国庆阅兵仪式的传播意义及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高长方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副教授,特聘硕士生导师;李鑫为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传媒创意与设计学硕士生)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5G融入我国视频网站发展的新探索
- 下一篇: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