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研究综述
时间:2019-07-02 11: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与传统媒介相互碰撞。这一现状不仅影响着新闻的传播者和传播过程,同时对受众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研究其在全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的需求与满足状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1年至2018年发表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学报以及高校学位论文关于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 拟以其中的58篇论文为研究样本,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媒介;综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00-03 一、引 言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仅影响着新闻的传播者和传播过程,也对受众有重要的影响。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也是主动接触媒介、选择内容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关注新闻,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在这个全媒体的环境下他们对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不同网络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大学生对各种新闻类型和性质的选择偏好、阅读新闻的需求与满足状况、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1年至2018年发表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学报以及高校学位论文关于大学生新闻需求与满足状况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拟以其中的58篇论文为研究样本,从大学生的新闻关注与新闻偏好、大学生的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三个方面对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做重点分析,并探讨其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 二、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的新闻关注与新闻偏好 在新闻关注度方面,笔者发现《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新闻关注问题初探》[1]、《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2]等论文中都指出大学生新闻关注度方面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对时政新闻关注少。在新闻关注度和新闻偏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中,安晓强等人的《新闻关注度和新闻偏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一文,通过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新闻关注度、对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偏好以及焦虑和主观幸福感等的测试,得到大学生对负面新闻的关注度高于对正面新闻的关注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对新闻的关注度呈正比、焦虑是新闻关注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张广磊在《大学生新闻类型偏好与学业成绩及人格特质关系的实证研究》[4]中通过问卷测试了解到:学业成绩方面,喜欢硬新闻的学生显著高于喜欢软新闻的学生。人格特质方面,偏好硬新闻的学生在循环性、神经质、主观性、思维外向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偏好软新闻的学生。关于影响大学生的新闻偏好的因素,冯叶露等人的《大学生偏好的新闻类型及其差异分析》[5]指出,性别、专业和年级对大学生部分新闻题材类型的偏好产生显著性影响。男生偏好硬新闻而女生偏好软新闻;理工科学生偏好硬新闻而艺术生、文科生偏好软新闻,但总体上对娱乐性新闻偏好显著。 (二)、大学生的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 关于媒介使用与媒介信任的相关现象与问题,邢虹文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与媒介信任——基于上海所高校相关状况的分析》[6]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主要通过网络和手机来完成,他们社交媒体互动频繁,对媒介信息也有自主思考。但是存在对网络和手机过度依赖,媒介信息安全意识不够的问题。宋欢迎和张旭阳的《多媒体时代中国大学生媒介信任研究——基于全国 103 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分析》[7]的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信任远远高于传统媒介;人口学因素、客观媒介经历和主观媒介偏好是影响媒介信任的重要因素;受访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对其媒介影响评价、公益传播等方面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传闻转发不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现象和问题,王莲华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8]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在媒介接触消费、媒介认知理解、媒介应用制作等方面,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但从其具体行为看,也存在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以及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并从思政教育,校园媒体,课程设置,师资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提高大学生新闻素养的方法建议。袁慧和李锦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9]进一步具体指出了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媒介素养通识课程的设置、校园文化的培养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大学生的主动性和高校的引导性相结合。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大学生的媒介接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