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湖”成因有新解 萦摩托车烧机油绕喜马拉雅山脉的谜团仍未散去
时间:2019-09-26 06: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散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卢普康湖岸边的大量人骨 因为美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来自喜马拉雅山脉“人骨湖”的传说走进公众视野。通过对这些留在海拔5000多米的骸骨进行DNA分析,科学家发现,样本代表了3种不同的遗传学类群,分别具有南亚人、地中海人和东亚人等不同血统。这就驳斥了过去的猜想——所有这些骸骨都是因为某一次的灾难性事件而产生的。 作为世界最高山,喜马拉雅山脉一直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敬畏和好奇,例如电影《2012》就把逃离末日的起点设定于此。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那些有关喜马拉雅山脉的谜团正一点一点被揭开…… 基因分析给出“人骨湖”成因? “人骨湖”本名叫“卢普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南侧,因二战期间被发现时的恐怖画面而更名:成百上千根人类大腿骨、肋条、手指节飘荡在湖水中,还有许多碎骨躺在湖畔的石滩上。这一发现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几十年来,众多历史学家、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试图解答这几百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集中死在这? 这次,美国哈佛医学院戴维·雷奇、尼什·莱及其同事,对38具骸骨做了DNA分析和放射碳测年。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骸骨来自公元800年—1800年,男女比例基本对半分,其中14名个体可追溯至公元1800年左右。时间相隔约1000年,说明这些骸骨是因多次事件而堆积在此,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内集体死亡的。这就推翻了之前战争说和瘟疫说。 DNA鉴定结果显示,其中的23名个体具有南亚人血统,可追溯至公元800年左右,且有证据表明这些人不是一次性到此的;另有14名个体具有东地中海人血统,1名个体具有东亚人血统,他们都可以追溯至公元1800年左右。年代不同、名族成分多样,看起来比较符合商贸地区或跨国商路的特征,会不会是古代商人?但以“人骨湖”所处的恶劣的地理环境,并不存在什么商贸价值,山高路险苦寒地,也不在丝绸之路上。这样一来,商人说也站不住脚。 目前比较靠谱的是宗教说。“人骨湖”不远处就是全印度第二高峰楠达德维峰,著名的冈仁波齐就在楠达德维再往北一点。楠达德维也是当地宗教文化中的“圣山”,“人骨湖”正好地处朝拜“圣山”的路线上。很有可能,那些信徒在朝拜过程中不幸遇难,最终汇集到了地势低洼地带的湖区。研究团队认为,宗教说至少可以解释部分尸体的来源,但有待更多证据来证明。 另外,分析人骨中的稳定同位素显示,他们生前极少吃海产品,这不符合常理。说明这些有地中海血统的人并不是来自地中海,只是带有地中海地区的基因,即祖先来自地中海。 “地下空间”蕴藏汪洋大海? 话说1995年,一支来自加拿大、爱尔兰、法国、中国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学小组,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布置了4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对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在青藏高原阿尼玛卿山下,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其面积可达10—15万平方公里。 4条剖面沿东西方向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由西向东的整个态势:最西的一条电阻率高,导电性差;东面的三条电阻率低,导电性好。西向东绵延1000多公里,越往东测得的电阻率越低。结果显示,青藏高原100公里深度范围内岩石圈的纵向电导高达0.3—2万西门子,是典型稳定大陆地壳的10—100倍。这意味着该区域地下有一种高导电性的物质,而且越往东规模越大。 通常固体岩石的导电性差。高导体物质一般为金属、石墨、水等。研究人员一开始认为是因为地下金属成分增多了。但地下很难具有如此大范围、大厚度的金属矿藏和石墨层,从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探测结果中没有看到相应的异常结构。此外,地下有一些溶解了很多盐分的类似水的液态物质,以及高温造成的熔融物质,也可能造成岩石的高导异常。 联系到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多种不同的假说,研究人员大胆推测,印度板块插入欧亚板块的时候,并非俯冲于青藏地壳底部或上地幔软流层内,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壳中。就像撑起的帐篷,俯冲地壳之下的刚性地幔很可能与俯冲地壳发生折离,构成了广阔的地下空间。在深层的地壳下,水(含盐流体)一般以形态特殊的水分子存在于岩层中,这一地下空间内可能存在沿青藏高原东侧地壳弧形构造分布的地下海洋,因而表现出高导电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