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科技 >

与海信同行——新智造时代的工匠精神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赵秋玥)创新创造、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提升劳动者素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加需要工匠精神。

  在海信集团,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者,他们分别来自生产和研发一线,共同具备踏实、肯干、不服输等特点,这些一线员工与海信集团一同成长,从生产线的一颗小小螺丝钉逐步成长为管理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制造业的工匠精神,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员工为海信集团转型升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破行业“老一套”,用胶量减少2/3

海信电器质量管理部PQE工程师颜风阳(左一)在进行设备检查。新华网 周靖杰 摄

  海信电器质量部PQE工程师颜风阳于2001年8月3日通过校园招聘进入海信,先后从事一线生产、IQC检验管理、整机生产工艺、基板生产工艺、平板电脑生产管理、ODM驻厂验货、集团内代工质量管理和散件OQC出货检验管理,拥有2年生产、4年工艺、11年质量的工作经验。

  令颜风阳印象深刻的是,在从事基板生产工艺时,在他的建议下,海信导入超薄电源板上长电解电容点胶并没有采取行业内传统的做法,而是只针对电解电容的尾部侧面点胶就达到固定效果,该做法不但减少三分之二的用胶量,而且节省工人操作时间。在此基础上,颜凤阳又联系设备人员通过编程,自创出全自动的点胶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该项海信电源板组装工艺此后被业内多次借鉴。

  为增强用户体验时的使用手感,颜风阳在主导修改遥控器交收检验标准时,提出遥控器前后壳配合后不允许存在“逆端差”,现在海信电器所有设计的遥控器均已实现。

  不放过7/1亿的误差

海信电器模组整机部出口散件车间生产主管管敬孝在进行质量检测。新华网 周靖杰 摄

  管敬孝于2000年7月18日加入海信,目前是海信电器模组整机部出口散件车间生产主管。“在海信,质量高于一切。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足以让企业一损俱损’。”管敬孝说,出口散件车间主要为海外生产基地提供物料,包含确认物料描述及型号是否和文件相符、扫码确认数量,称重、码垛、入库等多个环节,一旦出现少、漏、错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海外工厂的某条生产线停工。也是因此,在出口散件车间工作的5年间,管敬孝丝毫不敢懈怠。

  让管敬孝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一次发往海外市场的订单中,意外发现有7颗物料不能正常使用。“每年要输出上亿颗物料,如果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不强的,不做任何原因分析、改正后面的生产一定出现问题。在我们看来质量问题再小也是大事。”管敬孝回忆,当天车间所有管理人员顾不上吃饭集体加班,折腾到晚上10点找到原因并改善到位。

  “最后确认是机器导轨设计导致的问题。”管敬孝说,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由他带领的小团队针对导轨进行重新设计、制作。海信鼓励创新,员工非常善于从身边做起,开动脑筋想出改善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他在的出口散件车间为例,员工每天都会用到美工刀、记号笔、放大镜、米尺等十几种工装物料。为了避免这些工具不小心掉到包装箱的,员工们将每个工装工具做成相应的形状的收纳板,方便快速寻找和收纳。诸多改善和方法虽然都是很微小,但它往往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400元与省下的28万

海信设备仪表部81维修班的线长高迎山在观察机械臂的使用状况。新华网 周靖杰 摄

  海信设备仪表部81维修班的线长高迎山于2001年7月加入海信,从事设备保障与维修工作。身材高大魁梧的高迎山就像一座大山,与设备已经打了17年交道。

  有一次,海信引进的用于液晶面板与集成电路压合连接的Bonding设备出现故障,生产陷入停顿。该台设备日产量是4000片,如果维修期过长将会影响产量,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当联系设备厂商时,对方给出的维修报价是28.13万元,而且需要5-7个工作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