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春天的盛会(3)
时间:2019-06-26 07: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开启了社会治理新征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更加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日益形成,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愈发显著。 我在调研中发现,政府“放管服”改革,聚焦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领域和问题,把办事的“窗口”当作改革的“主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既切实保障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也健全了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社会治理体系,释放了巨大的社会治理效能和活力。可以看到,政府“放管服”改革,不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服务理念和公共意识,还十分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和技术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应充分利用全国两会的平台和渠道,共商良策、共议良措,不断夯实筑牢社会治理的基础,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我建议: 第一,社会治理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包办一切,而要以开放规范的制度设计,更广泛地吸纳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实现多元主体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第二,法治作为制度性的规范约束手段,在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要始终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标准,积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三,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靶向性,把社会治理延伸到社会末梢,提升公共服务的广泛性与便捷性,实现以智能化为社会治理增效,为公共服务升级的效果。第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素养培训,通过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会治理人才队伍,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本报记者 倪 弋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 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甘肃张掖是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的主战场,我们举全市之力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祁连山生态环境集中整治修复攻坚行动。目前,原环保部约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新闻媒体反映和全面自查清理出的179项具体问题全部完成现场整治任务,117项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保护区张掖段已无矿山探采活动,生产经营项目全部退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才能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有效防止生态环境风险,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我们要自觉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决做到凡不符合国家生态环保政策法规的决策一个不能定、项目一个不能上、事情一件不能办,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了祁连山“一园三带”生态造林示范建设,还划定了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了祁连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建成了生态环保信息监控系统和智慧水务监控系统。如今在祁连山,雪豹、鹅喉羚、白唇鹿、岩羊等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生机勃勃,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在此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全面贯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创新完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长效机制。围绕这些方面,我将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同代表们广泛深入交流,希望从中增进学习、得到启发,从而研究出更多具体可行的举措,确保祁连山的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付 文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8日 13 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