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国内资讯 >

长期向好经济基本面没北京缩小鼻翼变(经济发展亮点多韧性足)(2)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聚焦补短板重点领域,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资金保障,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着力抓好补短板、稳投资各项重点工作。”孟玮说。

驳斥“唱衰论”,中国制造业外迁规模不大,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

近期,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产业链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产生了怀疑。更有媒体刊登了部分中国企业外迁的报道,并由此判断中国经济“不行了”,甚至抛出“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

到底怎么看待当前中国企业到海外办厂的现象?中国的产业链还安全吗?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孟玮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规模庞大、门类齐全,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物美价优的产品,为各国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孟玮分析,企业到海外办厂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出于要素成本考虑,向劳动力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有的是基于发展战略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有极少数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企业外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乃至制造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孟玮介绍,最近发改委调研发现,近两年有一些已经外迁的企业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例如不少来自东莞的制鞋企业就关闭了东南亚的工厂,回到国内发展。

孟玮表示,中国制造业外迁规模并不大,而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发挥好我国产业体系、国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即要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内需市场的潜力;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发展的吸引力。

“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绝大多数企业会继续留在中国深耕发展,也会有更多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谋求新的更大发展。”孟玮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7日 10 版)

(责编:实习生(张佳妍)、袁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