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社会 >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研究(2)

互联网的发展消解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市场化新兴媒体的发展又导致传统媒体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党报集团能不能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重新认识既有资源,在互联网发展中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建设成为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的新考验。相比各家媒体集团特别是党报集团的创新与探索,学术界更多的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而不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待当前的探索,也因此在这一波的探索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与模型可供实践。而一些在融合中相对落后的媒体集团,缺乏对于自身文化与特质的研究。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媒体融合,关键在于实现市场影响力。一方面,市场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对用户的影响力,只有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才真正具备适合用户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只有具备很强的市场影响力,才能获得较多的收入和增强市场盈利能力,也才能推动媒体可持续发展。从国际传媒业的发展实践来看,唯有那些市场竞争能力强、规模巨大且盈利水平高的传媒巨头才能真正具有全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从资源整合的角度看,改变报道资源和经营资源完全分割的局面,实现两种资源融合新格局的问题凸显

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新闻、广告两分开的格局,新闻广告两块业务经常是“老死不相往来”。但是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报社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交往正从单纯的新闻采访转化为新闻、经营、业务来往,经营性收入在报业集团的收入中占比不断上升。一些单位既是媒体集团的新闻报道对象,又是经营交往的客户,甚至成为股权结构的一部分。如果还恪守着新闻经营不来往原则,不仅无法深入地报道新闻,也无法深入地服务客户。在新媒体无微不至的服务冲击中,更是无法应对竞争局面,从而导致报道资源与经营资源的双流失。

(四)从用户定位看,分类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凸显

传统媒体诞生于印刷时代,主要面对的是社会各界,定位为大众媒体。每天出版的报纸多达几十个版甚至上百个版,《纽约时报》最重的周末版,重达1公斤以上。传统媒体通过自己的分类分叠,细化读者群,争取市场。

但是在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当下,由于各种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私人化、模块化和精确化,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需要从以前的大众化传播调整到分众化、窄众化。传统媒体的用户定位如果还依照大众定位,很难适应新媒体的冲击,在定位精确的新媒体面前正逐渐变得面目模糊、定位不再清晰。

(五)从内容融合与网络化转化看,以纸质内容为主,网络内容建设滞后,以互联网为方向进行全面融合的不足问题凸显

开展媒体融合以来,尽管传统媒体普遍性地开设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但是纸质媒体的内容往往直接照搬到了网络上,没有适应多屏化、小屏化的阅读习惯。当前,一方面要将现有资料数据化、产品化、可视化,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相匹配,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户需求,实现“内容为王”的数字化转变;一方面要发挥媒介形态丰富的优势,通过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整合传播,全媒介转播。

(六)从资本运作模式看,传统的依靠发行广告资金回笼模式没有改变,亟须解决从依靠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融资、全链条融资转变的问题凸显

从国内媒体实践看,依靠广告收入支撑媒体发展的模式正在走向没落。南方一些媒体在媒体膨胀时期形成的“大进大出”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生存的桎梏。从《浙江日报》等上市媒体运作看,充分利用现有资金为未来布局,改变传统媒体投资传统媒介项目的方式,积极进行外部股权投资、设立产业基金将成为媒体资金运作发展的主流。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和区域优势,通过股权投资来进行布局,进行符合自身定位的战略布局将改变媒体的股权结构和经营模式。

三、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