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科技 >

无锡物联网十年: 从天天基金净值表“无人区”到“新高地”(2)

  来到无锡海澜之家,记者第一次认识到,在这个“男人的衣柜”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多的高科技元素。在海澜之家位于无锡的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记者看到一件件衣服被流水线准确分拣到了5000多个不同的箱子里,发往海澜之家位于全国的5000多个门店。

  “技术、算法、数据已经成了海澜的核心竞争力”,海澜集团副总裁江南表示,没有技术的支撑,管理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各个网络终端的数据反馈,海澜可以及时调整每一个门店的进货数量、款式、种类等,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海澜之家的主营业务已经转向了设计、品牌、技术等产业链的两端。”

  无锡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开放式智能汽车测试区域——22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环境。这里的红绿灯是会“思考”的。它可以和往来行驶的车辆进行交流,告诉车辆以什么样的速度可以保证通过绿灯、红灯需要等待多久,让车辆在远处就可以做好准备。

  奥迪公司自动驾驶高级工程师马子康介绍,奥迪的智能化汽车正在无锡进行测试,这里的测试环境和硬件配置,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现在,有一半的国际物联网标准是由无锡制定的”,高亚光表示,无锡物联网产业在专利、应用示范项目等领域的拓展,展现了无锡在物联网技术上的领先。在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都有无锡物联网企业的身影。“无锡在物联网方面的先行先试,对于整个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无锡实践”,到“无锡经验”,再到“无锡智慧”,无锡凭借宽容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始终如一的工匠精神,始终站在了引领物联网发展的潮头。

  政策环境成为发展关键

  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宽容开放的政策,以及国家和省市两级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执着精神,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系统。

  “无锡物联网发展的这十年,不论人员如何变动,规划如何调整,无锡始终坚守物联网发展的方向,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十年坚守,体现了工匠精神”,高亚光说。

  在示范过程中,无锡以示范带动应用,以应用带动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研发的重点和方向,并通过研发突破来集聚产业,再由产业和技术引领推进,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要丢脸就丢在无锡,等翅膀长硬了就要飞出去,到其他地方开花结果”,高亚光说,就是这样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企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企业将总部放在无锡。

  在政策导向上,无锡聚焦重点,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共性需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科技成果落地,将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在这方面,曾经的理科高才生、技术人员出身的高亚光有着切身的体会。20年前,材料专业毕业的她研发了一种高温阻燃材料。而同一时期,她的大学老师在杜邦公司也研发了相同的技术。所不同的是,美国杜邦公司所在的州随后发布政策,要求所有的医院、车站等地方的装饰材料都要使用阻燃材料。该技术很快就打开市场,并且有资金保障后不断改进,技术越来越好。

  而当时国内没有这种技术应用的市场。直到七八年后,一次矿山事故,才将人们的眼光聚焦到阻燃材料上。这时候高亚光的发明才被市场青睐,并获得科技进步奖。

  这样的切身体会,也让高亚光在之后的科技工作,以及管理科技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成果的落地和市场化的推广。“在无锡更容易把事情做成”成了企业对无锡的最朴实评价,也是对无锡的最高褒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好物联网势在必行。无锡已形成引领发展、辐射全国的物联网产业格局,将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打造中国高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