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国内资讯 >

倾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2)

  戏好要靠唱戏人,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山东积极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2018年,全省组织农村转移劳动者参加就业培训12.84万人,创业培训1.48万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万人。既培养本土人才,也广聚天下英才,山东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等,着力吸引返乡下乡人员,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走进淄博淄川区寨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宽敞的教室里坐满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高声朗诵《诗经》。这些老人绝大多数是本镇农民、退休职工。实践中心让文化振兴有了坚实阵地。山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项目,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99.3%,建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89.4%。

  乡村振兴就像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为优化生态振兴这个支撑,2018年仅前7个月,山东各级便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20多亿元。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2018年,山东对全省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提拔使用。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组织机制。

  以改革创新破解重点难点

  山东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五个振兴”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针对制度创新不够问题,山东注重强化制度供给。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单位,山东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村活力。目前,山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7年以来累计分红达12.8亿元。

  济南历城区东泉村是有名的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被选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村子变化巨大。“以前,不少人想来我们村承包土地搞经营开发,但难度挺大,因为能流转的地块都很小。后来由合作社做主体出面流转土地,3天时间就流转了390亩地。”村党支部书记高文勃介绍,2018年有11个项目确定落户东泉村,总策划投资额达2700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资金问题。2018年6月,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试行)》,把分散在31个省直部门的涉农资金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集中力量办大事。2019年,山东省省级计划统筹整合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400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大短板。山东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截至目前,全省超过90%的建制镇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

  在威海市俚岛镇烟墩角村,每年大量天鹅飞来越冬。村党支部书记曲学军介绍,改厕前,村里的污水直接流到村南河里,影响天鹅生存环境。改厕后,村里建设了27处污水处理设施,全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河水变清了,天鹅来的多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春节期间,烟墩角日均客流量约12000人次,光渔家乐营业收入就达50多万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8日 01 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