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科技 >

广州南沙人工智能调研提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2)

  南沙早已谋定而后动,2017年12月,南沙就推动广州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挂牌运营,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广州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一直秉承聚人才、建产业的目标,共引进完成落户的企业约100余家,其中院士级别团队14家,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等近20家,基本完成了从AI芯片设计研发、专业AI服务设备制造、云计算加速器服务以及以智慧医疗、智慧交通、金控服务等为代表的各类垂直应用领域的生态体系建设。

  未来,南沙还将建立人工智能职业培训基地,通过建立长期的人才培训和储备机制,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目前,南沙出台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人才政策体系,为新引进企业、机构、人才进行全方位扶持,力争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2018年为300多家企业4000多名各类人才发放各种奖励超过2亿元。设立了首期规模5亿元的南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目前,引进人才年均增幅超过50%,已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院士13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团队4个,2人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

  9月26日启动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引起了刘琪的关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港科大方面表示,课程设计将围绕信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将在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系统、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领域培育人才,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学产研合作,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这为后续南沙乃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和各项产业体系建立了一个长效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聚焦环境,发挥人才力量是创新建设的基础。”刘琪充满信心,“大湾区有了人才财富,整体人工智能产业的推动和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

  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当前,广东正按照国家的部署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对我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南沙连续第三年举办广州人工智能工作交流会。与前两届相比,一个很明显的差异是粤港澳大湾区元素更为突出。

  南沙要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今年来南沙不断推动加强与港、澳、深、珠、莞等地的合作。如在9月26日刚刚开工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下一步就将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利用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未来,南沙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沙瞄准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有着重要的地位。南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的正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前沿领域,打造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枢纽节点。

  同样,近年来南沙认真贯彻广州市“IAB”“NEM”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A”即指人工智能,南沙坚持“平台+人才”导向,全力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目前,南沙确实已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密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朝着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广州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的目标,南沙正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产业初具规模。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南沙紧抓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先后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在人工智能研发平台上,南沙搭建了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云从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产业研发平台,其中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在2018年获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未来,南沙将探索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南沙拟探索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融通和安全治理机制,以离岸数据中心、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业务、国际互联网转接等核心业态,带动发展数字贸易、国际金融、离岸数据服务外包、互联网创新孵化等关联业态,以数据要素的跨境流通推动社会、经济、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跨区流动,吸引国内外企业聚集和信息资源汇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合作试验区,全面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