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军事 >

连日冲突致死逾百河南联通宽带客服人,伊拉克怎么又乱了(2)

????《华尔街日报》指出,伊拉克之所以错失经济机会,是因为70%的财政预算都用于支付公务员工资,教育、基建和卫生部门仅获得约8%的预算。世界银行估计,伊拉克每名公务员每天的生产能力只有令人尴尬的17分钟。

????大西洋理事会网站称,伊拉克政府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伊拉克的经济,这不能怪总理,因为单靠更换总理、更迭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整理一个错综复杂的腐败和利益网络,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合作。

????另有观点认为,政府已作出有诚意的让步,民众应该理性回应。如果贸然推翻政府,只会带来危险的政治不确定性。如果伊拉克政府失去对首都的控制,与伊朗联系紧密的武装力量可能会采取类似于2014年胡塞武装夺取也门首都的方式来控制巴格达。

????孙德刚指出,一些抗议者提出的政府换届只是换汤不换药。伊拉克的经济难题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公务员队伍腐败是一方面原因;近些年来的反恐战争也让政府投入大量成本;再加上伊拉克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石油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85%左右,工业化程度低,近年来低迷的油价也让伊拉克遭受损失;欧美等外部势力援助的减少同样不容忽视。

????李伟建指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反恐战争,伊拉克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因素一直大于积极因素,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再加上缺乏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经济重建谈何容易。从长远看,伊拉克经济建设还是需要吸引外资,单靠其自身力量很难扭转困局。

????美国为伊拉克留下“后遗症”

????如何拯救伊拉克?《纽约时报》指出,这个问题摆在伊拉克面前,也摆在美国和国际社会面前。

????有评论称,对美国来说,残酷的事实是,巴格达过于依赖德黑兰,伊拉克与伊朗的年度贸易额为120亿美元,而美国对伊拉克的出口额仅为13亿美元。如果没有伊朗的天然气和其他满足其日常需求的产品,巴格达就无法生存。因此,华盛顿可以通过促使巴格达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牢固的关系,来帮助其减少对伊朗的依赖。比如推动海湾国家与其讨论共享能源网、连接新管道等。

????大西洋理事会网站认为,伊拉克政府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但美国需要谨慎,伊拉克人早已厌倦外部干涉。最近一项伊拉克民意调查显示,美国的支持率仅为22%,53%的人认为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目的是“占领伊拉克并掠夺其财富”。

????李伟建指出,近三四十年里,美国几次干预伊拉克,伊拉克民众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他们已经明显感到,美国打着“帮助伊拉克”的旗号进入,并没有投资建设什么基础设施,只留下了恐袭、冲突、失业、贫困等等“后遗症”。孙德刚也认为,大部分伊拉克民众对美国感到仇恨和失望,因为伊拉克战争16年后,美国所承诺的民主、自由和繁荣仍是泡影。

????外界希望,当前伊拉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够缓解紧张局势。李伟建认为,在政府的种种努力下,对立局面有望得到控制、慢慢平息,但从长远看,只要经济和民生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新的示威抗议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从西亚到北非,从伊朗到苏丹到阿尔及利亚,近段时间各种暴恐事件和抗议活动屡见不鲜。”孙德刚指出,根本原因还是未能实现工业化发展、年轻人没有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国家的乱象带有一定的常态性。(安峥)

+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