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西温州台风预报安综艺广播的发展
时间:2019-08-07 06: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摘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强烈的影响。广播媒体如何应对激烈的新媒体竞争;如何继续生存和发展,求新求变已成当务之急。广播作为听觉传播媒体,从内容、形式和编排上应该积极融入新鲜元素,不断满足当下受众提出的审美新需求。本文通过探讨评书节目在西安综艺广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的历程,旨在为传统媒体创新突破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综艺广播;评书;节目;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000-02 一、引言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评书,形成于清代初期。广播和收音机普及之后,评书便有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听评书、讲故事”的西安广播电视台综艺广播(以下简称“综艺广播”),从“西安地区首个制播分离的广播”到“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普及和认可”,再到现在“寻求更大的突破和创新”的一个发展历程。综艺广播一直将求新求变作为自己的追求,既要在节目中不断的寻找与广大听众的平衡点,也要跟上不同时期自身的发展步伐,更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 综艺广播对目标受众定位的十分明确,即中老年群体和车载移动收听端的人群为主。但随着新受众群体的加入,在当下新媒体强有力的冲击之下,如何更加凸显“听评书、讲故事”的这个频率特色,留住新老目标受众,就要求在频率“主干”——评书节目上下功夫,大胆探究新的模式和方法。综艺广播也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二、西安综艺广播发展举措 (一)具有广播频率的独有特性,是综艺广播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们深知,广播让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各种状态下随时随地收听。同时,广播的声音伴随性的内容,只需入耳、不需动手,收听同时不影响做其他事情。另外,综艺广播本身就是一个“听评书、讲故事”的广播频率,由于评书有其引人入胜的魅力,其独特的优势在于声音真实、辨识度强,受众有如身临其境,仿佛将自己置身其中。这是广播媒体自身很强的吸引力,也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想象空间。 (二)评书节目的主干地位,是综艺广播发展的优势 综艺广播是“制播分离”的频率运营模式,这就需要充分整合有限的节目资源,对“听评书、讲故事”的节目运行内容加以精细的区分,从而充分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在节目内容上更加符合综艺广播受众群体的收听习惯,以此来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和频率的占有率。 随着传统曲艺重回人们的视野,收听的群体已由中老年扩大到青年甚至少年、儿童,可以说,从评书被搬上广播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听着评书,从少年步入青年,从中年步入老年。随着评书讲述的方式越来越贴合广播的发展和受众的需要,评书节目通过内容的故事化,情节的趣味化和演讲的口语化,让其自身十分符合并充分满足受众的收听习惯。这些都是留住现有受众和发掘新受众的优势,也是综艺广播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把握舆论导向,牢记媒体责任 在新形势下,广播电台仍是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不变的责任。对综艺广播来说,引人入胜的故事,动人心魄的情节,高洁刚毅的人物形象,在评书大家们的真诚演绎唤起听众的不仅仅是记忆和怀念,还有认同与共鸣。综艺广播始终围绕“宏扬爱国主旋律,传播奉献正能量”这一主线选播书目。如《许世友》、《贺龙传》、《一代儒将陈毅》、《辛亥风云录》、《林海雪原》等,这些都是宣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及听众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书目。 其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只体现在一些宏大叙事上,也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当前,越来越多“正能量”的现代故事、小人物故事、纪实文学开始出现在收音机里。在节目编排中尝试播出这些评书作品,如《中华好人颂》、《中国母亲风采》、《中华小名家》等。这些评书题材符合时代潮流,贴近大家的生活,播出后也获得了十分好的反响。 (四)始终以保持节目完整性,作为编排的基本原则 综艺广播通过对同类型频率的考察研究,及广泛征求各界听众的意见,使不同时段的评书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将全天评书节目分为三大时段,即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晚间19:00—20:00。实践证明,这样安排能够让评书的收听效益达到最大化,既让听众都有时间听到不同主题类型的评书,又不让听众因错过收听而遗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