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核桃搬上网 隔着屏幕拉家常
时间:2019-06-29 21: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武乡县贫困户郝小英在自家的创客小院。 魏宝玉在家中直播销售小米。 山呼海啸般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渐渐在偏远农村激起涟漪。山西武乡县岭头村,有100多人在经营网店,而且无一例外地,都通过做直播、拍短视频来推广产品。“场景化营销”“粉丝经济”,这些“时髦”词儿如何同偏远山村扯上关系?直播卖山货如何影响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生活? 冬天的太阳照在浊漳河上,榆树冻得只剩下了黑黝黝的枝干。 此刻,农民魏宝玉拿出手机坐在桌前,桌上的罐头茶缸里升腾起一股热气。他对着面前支架上的手机和话筒,神情自然地拉起了家常。不时有人切进来跟他视频聊天,一会儿的工夫,有山东的,也有安徽的。 在小魏的直播间里,这是他的主场。 在这个山西的小村子里,魏宝玉并不是个“非主流”农民,像他这样做直播、开网店卖农产品的村民,有100多人。这些曾经不会用智能手机,甚至不识字的村里人,是怎么走上直播卖农货的“时髦”道路的呢? 为卖核桃换了智能手机 “嘿,又有人下单了。”郭晋平第一次发现,核桃可以卖这么高的价钱 2016年10月,郭晋平网上第一单核桃卖出1500块的时候,村里人都“惊呆”了。 郭晋平是山西省武乡县岭头村里第一个去参加网店培训的,当村里的第一书记史小兵找到她时,她正在掰玉米棒子。培训期间,她还因为收玉米,耽误了三天课程。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起了自己的网店。 没有做过生意的她竟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广东的侄子寄过去一点核桃,让他尝一尝,并告诉他自己开了网店。 山西的山货核桃让侄子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很快,侄子周围的同事就来郭晋平这里下单了。100斤核桃,1500块钱,郭晋平第一次发现,核桃可以卖这么高的价钱。 郭晋平当然不会说第一单是自己的“关系户”。但好奇的村民还是涌了过来,眼瞅着她的手机一响,郭晋平瞟了一眼,“嘿,又有人下单了。”大伙竖起了拇指:“不简单!”这位五十大几的农村妇女,不会写字,更不会用什么智能手机。辛苦持家一辈子,此时突然成了关注的焦点。 郭晋平足不出户,就能把谷子、核桃卖上价钱,这让村里人又不解又眼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知道网上能卖东西,但是他们连能联网的电脑都没有,甚至不少人都不识字,更不用提开网店的技术了。彼时,外面世界山呼海啸般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此如同动力失灵一般,激不起半点涟漪。 第一单做成后,郭晋平突然开窍了。她去县城商店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跟客户沟通,需要打字,“认得字,不会写,所以没法用笔画输入,只能用拼音。”她开始对着墙上的拼音表疯狂念叨,还拿着本一笔一画地抄写。 丈夫被郭晋平念念叨叨“折磨”得受不了,直说“疯了,疯了”。郭晋平却并不理会,已经有些老花眼的她,坐在和茶几一样高的沙发上,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干脆蹲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嘴里发出不标准的拼读声。 那会儿,她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使出了吃奶的劲,想要重新过一回自己的人生。 把干农活变成场景化营销 “下地播种直播,打谷子收玉米直播,下雪也直播……你还别说,真有好多人来看” 郭晋平刻苦学习的时候,魏宝玉还在发愁当年的年关怎么过。三年前的胃出血,让他再也干不了苦力活,成了村里的闲散人、贫困户。别人家的谷子很快收完了,他还在地里慢慢悠悠地收割。 太行西麓的这个小村子里,前岭望得见后岭,“圪蹴”在村头,晒着太阳聊聊天,一碗面吃完,一个晌午也就过去了。那几年的魏宝玉,没有干劲儿,经过一场大病,他越发不去羡慕旁人的发家致富,只觉得自己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才是最踏实的归宿。 就连参加电商培训,他的理由也是“培训能住宾馆,还能吃碟碟罐罐”。 如今,魏宝玉变得干劲十足,不仅能在直播间里拉家常,还会脱口而出各种“新鲜”词汇:“这叫场景化营销,长时间说你卖的东西肯定会引起人家反感。”关掉直播,魏宝玉换了个更加舒服的姿势,“你看我现在,就是把自己在村里的生活展示给大家,下地播种直播,打谷子收玉米直播,下雪也直播,谁家婚丧嫁娶也能直播。你还别说,真有好多人来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电商法实施满月,成效如何
- 下一篇:苏宁大开发加码:2019年开店1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