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社会 >

丹青难写是精神——行业典型人物写作刍议

写好典型人物的思想、精神,需要记者从人物的事迹中提炼出反映其行为本质的“思想内核”,以此来谋篇布局,编织素材,统领写作,这需要下大功夫思考、思考、再思考!“丹青难写是精神”就是这个道理。

写出典型人物的“精气神”,须做到两个确认,即确认为什么现在要写这个人?确认写这个人物的主题是什么?在动笔前还要思考3种关系:时代与个体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大全与接地气的关系。

围绕报道主题将主人公在关键时刻、重大转折点上的矛盾冲突写深、写透,通过矛盾冲突的化解过程来展示人物的“精气神”,是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选择反衬或烘托典型人物“精气神”的背景资料时,首先要目的明确,其次要视野开阔,最后是取材要机智。围绕人物报道主题将背景资料巧妙穿插,让其和报道的人物精神浑然一体。

人物通讯主要是描写和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行为的人的故事。报道中的典型人物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主人公的事迹、思想、品格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惊人的穿透力,体现时代特征,尤其是典型人物身上蕴含着特有的“精气神”,很容易让受众产生共鸣、共情,使之得到相关借鉴、提示、警示和教益,简单说就是能起到榜样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写出“精气神”需下大功夫

多年来,我国主流媒体通过人物通讯将一个个典型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如焦裕禄、徐虎、任长霞、廖俊波、黄大发等。“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那些既见信念坚守,又见人格风骨,更有家国情怀的典型人物形象,始终在人们思想深处“唱歌”,拥有穿越时空的“魔力”,影响着一代代人。即使在自媒体蓬勃发展、人人都是传声筒的当下,通过人物通讯塑造典型人物依然是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三有”要求在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体现就是要写出典型人物的“精气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而典型人物就是时代的“符号”,主流媒体的使命之一就是将这些“符号”奏成的乐章呈现给大众,立潮头、启人心、领时代。我国拥有近80家行业报,它们亦是新闻出版战线的主力军,覆盖读者对象达4亿人以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各个行业定会涌现出众多先进人物,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是包括行业报在内的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担当。

在构建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的报道水平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报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经历,二是人物的思想、精神。写经历属于就事论事,是记者的入门功课;最难的是写好典型人物的思想、精神,这需要记者从人物的事迹中提炼出反映其行为本质的“思想内核”,以此来谋篇布局,编织素材,统领写作,这需要下大功夫思考、思考、再思考!“丹青难写是精神”就是这个道理。

把握好两个确认、三种关系

写出典型人物的“精气神”,须做到两个确认,即确认为什么现在要写这个人?确认写这个人物的主题是什么?

所有吸引人的故事都是各式各样的人的参与而造成的。人物的经历、性格因所处环境不同,造成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经验等均有差异,每个人物其实都是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统一体。面对收集到的庞杂素材,在决定写某个人物之前,首先要思考,问自己为什么现在要写这个人。这其实关系到对所写人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只有明确了人物的新闻价值,才能做到不放歪炮,让所写人物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征途中,但高级技工缺口却达上千万人,这和社会上长期存在的人才观偏差有一定关系。在此大背景下,大力宣传劳动光荣、技能成才的优秀技能大师,就是在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助力,这也是作为行业报的《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

确定了要写高技能人才并筛选了合适的采访对象后,就要根据采访对象的经历找到一个最能打动受众的主题。《中国劳动保障报》就刊登过一篇题为《港口设备的“守护神”——记厦门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冯鸿昌》的稿件,主人公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间的辛苦和付出、故事肯定有很多,记者在研究分析全部素材后,确定了“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报国”这个主题,随后一切精彩的故事、语言都围绕此主题展开。

把握好上述两个确认,在动笔前还要思考3种关系:时代与个体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大全与接地气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