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外汇果开户返佣”的贡献
时间:2019-07-26 02: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图①:河南鹤壁市浚县一台大型智能灌溉设备正在作业。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农事系于国本。河南作为粮食大省、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以沉甸甸的家国担当,为13亿人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 土地改革、兴修水利、战天斗地。新中国成立3年后,河南完全恢复农业生产,农业总产值一举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不论在林县太行山,还是在兰考黄河滩,中原大地焕发勃勃生机。这片占全国1/16的耕地上,产出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1/4以上的小麦。河南逐渐从农业大省成长为农业强省,从“中原粮仓”跃升为“国人厨房”。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从追求高产到量质双赢,从统种统收到结构优化,从粗放作业到绿色发展,新时代河南农业“再出发”。
减肥增效—— 产粮大省瞄准量质齐升 王汉超 徐 驰 今年全国两会,皮肤黝黑的人大代表党永富站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他讲述的,是一个农民的中国梦。他希望,中国的口粮在高产的同时,再一次提质,也希望农民减少化肥用量,让产量与环保双赢。 党永富的老家在周口西华县。这里地处黄泛区,沙厚土薄。40年前,每到青黄不接的几个月,农村家底薄的要饿肚皮。粮食,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党永富记得,改革开放后,当一把把化肥撒进土地,粮食产量打着滚往上翻,再没有饿过肚子。 1952年,河南粮食产量210亿斤,还需要从外省调粮。1983年完全解决省内口粮,开始向外调出。1997年,河南首次成为粮食第一大省。到2017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749.08亿斤,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粮食连增,也带来一丝隐忧。党永富说:“一亩田一季粮,用化肥从10斤到120多斤,产量却不跟着再增。年年这么下去,土地负担重,环境负担重,农民负担更重。”从事治土30多年的党永富为此制定了一套技术方案。依照他的技术方案,在10万亩化肥减量对比田里,减少化肥施用30%后,每亩地平均增产8%,病害减少,千粒重等明显提升。 今年,西华县农民正在参与一场化肥减量对比实验。70岁的杨乱老汉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比实验,让杨乱没想到的情况出现了,化肥用量减少了,板结的耕地松软了,蚯蚓等益虫又回来了。 “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好,需求在变。河南农业也细分出强筋、弱筋小麦,从追求产量,到量质齐增。”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宇松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用心侍弄土,土地不会亏待人。今年,西华县秋粮化肥减量将拓展到70万亩,周口全市将达到210万亩。党永富的梦想,正在田野里铺展。
乡村振兴—— 垃圾分类改善乡村环境 王汉超 徐 驰 5年前,肖全珍接到丈夫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让她辞工回家。她外出打工多年,在北京当保姆,月薪5000多元,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城里的“家人”也舍不得她走。 在肖全珍印象中,老家信阳新集村,村里凡有坑有沟的低洼处,都堆着垃圾破烂,连河都快塞满了。村民自嘲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丈夫吴留收破烂,家里就像垃圾堆。 肖全珍不知道,新集村已经发生变化,全体村民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她的丈夫吴留是垃圾资源化方面的“土专家”,还是中小学学生的校外老师,负责给孩子们当宣传员。全村垃圾汇总到吴留家分类,他实在忙不过来,所以催着肖全珍快点回家。 肖全珍回来了。一进村,村容村貌之变令她欣喜。回村5年,她在村口的“资源分类中心”分拣垃圾。这些废品在她眼里“像发着光”。铁的瓶盖、铝的易拉扣、细小的纽扣电池经她之手,各归其类。令她最自豪的是,“村子比城里还干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