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新闻 >

「乒坛往事」国乒陪练意外挤下世界冠军,拿到

时间:2020-02-11 15:4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步步逼近,围绕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选拔的话题讨论也愈发激烈了起来——这也难怪,自1988年夏季奥运会正式引入乒乓球作为比

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步步逼近,围绕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选拔的话题讨论也愈发激烈了起来——这也难怪,自1988年夏季奥运会正式引入乒乓球作为比赛项目以来,世界最强的中国队参赛名单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没有一次是不引起争议的。

而回顾历届奥运会国乒的选拔过程,我们既能看到许多成功决策的魄力,也能体会到不少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辛酸。本系列文章即以这些历史为线索,与大家一起回顾中国乒坛的那些艰难的选择,以及这些往事背后所反映的激荡岁月。

由于篇幅较长,所以不得不拆开发表,可能给阅读带来一定的不便,希望大家谅解。本文是回顾1988年汉城奥运会选拔历史的第一章:教练内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练选手意外上位。

许增才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乒乓球运动首次被纳入奥林匹克竞赛体系,因此引起了中国队的高度重视,每个运动员都想成为国球历史上的那个“第一人”,所以相关的选拔工作也很早便展开了。

从当年的形势看,国乒男队的名单似乎是无悬念的,因为有三位运动员的成绩名列前茅,是那时候当之无愧的核心主力,他们分别是直拍快攻打法的江嘉良、陈龙灿,以及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滕义(非常罕见的正手颗粒、反手反胶,去年世乒赛单打亚军法尔克即是如此)。

不过虽然大家都是世界冠军,可是三人在队内的地位却并不一样,这也是后来出现选拔“纷争”的源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江嘉良与陈龙灿

原来,江嘉良、陈龙灿、滕义虽然都是世界冠军,但单打成绩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江嘉良是两届世乒赛单打冠军、一次世界杯单打冠军,“一哥”地位稳固无比。

而陈龙灿和滕义虽然都是一次世界杯单打冠军得主,但前者还拿过世乒赛的单打亚军,决赛也只是输给队友江嘉良,后者却没有类似的经历。而熟悉乒坛的朋友们都知道,世界杯的地位与世乒赛难以相比,所以后来大家也习惯把江、陈二人放一起并列,滕义则相对弱一些。

但正所谓瘦骆驼也比马大,即便比不得两位领军人物,滕义也是当年教练组心中的最佳奥运第三人,只是他最终还是需要参加一个奥运选拔赛来确定自己的位置,然而这不打不要紧,一打就出问题了。

滕义

奥运会前,滕义与两位队友许增才、惠钧一起赶赴选拔赛竞争,根据安排,当时他只要保证不输外国人,那最后就一定能拿到中国队的参赛名额。但坏就坏在,那次滕义连小组都没出线,于是教练组的计划就化为了泡影,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乒陪练许增才脱颖而出、抓住了机会。

说起许增才,很多年轻朋友们大概会感到陌生,这很正常,因为这位前辈职业生涯的高峰,就是拿到88年奥运会的参赛门票、跻身国乒核心主力的位置。

而在此之前,许增才的主要成就,便是模仿欧洲横拍弧圈球打法、为全队担当陪练工作,对此他也无怨无悔地表示:“在集体荣誉面前,个人的得失都是小事,牺牲都是应该的。”

70~90年代欧洲名将克兰帕尔

老球迷们都知道,中国乒乓球队的“看家底”打法便是直拍:从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到世乒赛单打三连冠庄则栋,再到郗恩庭、郭跃华、江嘉良,包括后面的刘国梁、马琳、王皓等人,都是直拍门派出身。

但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欧洲人开始将自己的传统横拍打法结合日本人发明的弧圈球技术,再加上膨胀有机胶水的大规模使用,逐渐形成了新的横拍技战术体系,随即给中国队带来巨大冲击。

为应对新威胁,国乒开始加大对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打法的研究,组织专门人才进行模仿,而许增才便是这批先驱当中的佼佼者,其实力之突出,曾让后来的首位大满贯瓦尔德内尔多次吃苦头。

瓦尔德内尔

但遗憾的是,陪练出身的许增才注定难过队友关,再加上汉城奥运会教练组早已打定主意让滕义上,所以当年的拔赛他也只是陪主力读书,保证不输外战即可。可谁也没想到滕义居然先行出局,结果幸运的果实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掉到了最后夺冠的许增才头上。

看到许增才能在选拔赛上顶住压力,教练组也最终下定了决心让他去参加奥运会,由此而挤下了滕义,拿到了一张宝贵的参赛门票。

许增才上位的情况在国乒奥运选拔史上可以说是最独特的一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家对这方面的准备不足情况,为以后的不断完善工作积累的经验。如果三十多年前有“锦鲤”一词的话,用它来形容当时的许增才也是恰如其分的。

江嘉良/许增才

不过许增才的好运并没有在汉城奥运会上获得延续,在小组赛仅负瓦尔德内尔、以第二名的身份出线后,他单打惨遭东道主韩国选手金琦泽的暴击,2-0领先连丢3局败北,止步男单16强的位置;双打又和江嘉良一起0-2输给金琦泽/金琓,同样没进前8名。

“还是太缺乏国际比赛的经验。也可能我没有那个命吧。”多年以后,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失利,许增才如是说道。

而与许增才输球命运相随的,是国乒男队的整体大退步——1988年奥运会,江嘉良、陈龙灿都没打进男单半决赛,连铜牌都没拿到,仅收获双打冠军;1989年,大家又在世乒赛上惨遭瑞典人吊打,单打无人进决赛,团体被5-0剃光头;随后6年,国乒男队都优势不再,大赛一冠难求。

盛极一时的瑞典男队

从一个充满意外的选拔过程,到一系列充满意外的比赛结果,许增才和国乒男队曾经走过的路,都成为了老球迷们不愿过多回忆的历史,但这些历史也无时无刻不在敲打和激励着后来者,让大家牢记胜利的来之不易。

如果说汉城奥运会国乒男队的选拔已经算是非常的曲折,那女队选拔的故事就更让人觉得跌宕起伏了。而更令当时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球迷朋友们没想到的是,那段历史即将成为整个国乒乃至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深刻地影响后来无数人的命运。

这些,我们下一章再说——连载未完待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