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费》构建郑州人文地铁的探索和经验(2)
时间:2019-02-28 23: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神仙道不醉石 点击:次
郑州地铁开通至今,《今日消费》一直积极参与郑州地铁的文化建设,安排大量的媒体形式如灯箱、包柱、列车、梯牌,发布关于河南印象、魅力郑州、中国梦等系列的公益宣传画,大力宣传了河南的地域文化和郑州的建设发展成就。 《今日消费》也积极推进广告客户发布与公益性内容相结合的商业广告。比如在2018年新春之际,《今日消费》联合郑州轨道及某地产公司共同打造了一列以“恭祝新春快乐”“欢迎您回家”“回家过年,是最幸福的旅行”为主题的全包车,车厢里温暖人心的广告标语,烘托了乘客回家过年的心声。事实证明,商业广告公益化,借鉴公益广告的人文关怀、情感表达和价值需求,不仅能够增强受众的认同感,而且能更好地达到商业广告的目的,满足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需要。 三、把握郑州人文特点,精准创意满足受众需求 地铁广告,是指经有关地铁运营部门批准的,在地铁设施、交通工具上,包括地铁出入口、通道、隧道、站台和地铁车身内外,发布的所有静态、动态形式的广告。封闭的局部和空间、巨量的乘客受众、多元化的媒介展示,都为地铁广告效果的达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今,户外媒体到达率持续攀升,甚至超过互联网媒体,而轨道交通类场景媒体更是快速成长。 2018年1月,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郑州地铁媒体价值及广告效果研究报告》:郑州地铁覆盖近半数郑州市民,而且乘客高度集中;中青年人尤其是上班族成为地铁的主要乘客,25至44岁的中青年上班族是地铁人群的主力,他们的经济状况明显高于居民总体水平,是社会产品的主力消费者,消费意愿强,且乐于尝试新产品,乐于口碑传播,对他人的产品购买有很强影响。郑州地铁人群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高,印象都很正面,认为地铁媒体高大上,醒目时尚,乐于接受,传达的广告信息对于他们是有帮助的,这种良好的接受心态会对地铁广告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 地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以对目标受众的了解为前提。郑州地铁的主要乘客群体是学生和白领,乘客年龄普遍年轻,收入中等偏上,学历水平总体较高。他们生活节奏快,讲究时尚、个性和品位。所以,适合这些目标受众特点的地铁媒体形式和内容传播效果就会比较好。 2017年7月,郑州地铁一组以倡导读书为主题的广告语走红网络。“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P图美颜爽一时,读书气质美一世”,这些亦庄亦谐的混搭词句十分接地气,经过朋友圈、微博的广泛传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和称赞。短短一周时间,上百家媒体转发,1600多万的浏览量,堪称现象级的广告效应。这实际上是一地产广告,看上面的大号字是劝人多读书、读好书,下面的小号字才是广告信息,不少郑州市民觉得这样的广告很精妙,希望这样有文化内涵的标语可以再多些。 得益于媒体创新和管理创新,郑州地铁一号线媒体效益曾创下全国同行业单线运营纪录,并以高品质、高品位获得全国广告主的青睐。如何顺应市场的需求,赋予这些已经非常成熟的媒体形式以更丰富的可塑性,使它们能够承载更多脑洞大开的媒体发布,并且将这种广告的趣味性延伸到社交网络甚至引领社会风潮,是《今日消费》地铁媒体不断探索的方向。 四、体现郑州城市风貌,大力突出河南本土品牌 地铁是一座城市交通发展的标志,也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绝佳窗口,地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同时也具有提升人们审美素养的功能。在地铁中处处可见的地铁广告成为人们认知一座城市的首要内容,人们可以根据地铁广告的内容、形式,透视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地铁广告已成为一座城市尤为重要的文化名片,肩负着展示城市文化的功能。 每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地域、人文风貌,地铁具有很强的城市属性,地铁媒体自然不能千城一面,必须更好地体现本土品牌特色,更好地符合本土民众的认可度。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都市色彩浓郁,郑州地铁推出的“爱情”专列、“花海”专列等都受到热捧,吸引了大量乘客前来体验,在全国都曾引发关注。利用好地铁媒体的文化功能,可以将城市文化、历史积淀与生活态度传递给每一个乘客,从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地铁是许多城市居民出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广告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一张名片。地铁广告是城市和品牌的“风口”“入口”和“出口”,有其独特的品牌传播价值。以地铁为载体,将更多的资讯和信息传递给每一位乘客,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城市品牌建设的发展。《今日消费》在地铁的广告投放中,不论是在公益文化类广告还是商业性广告中,都注重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发掘,凸显城市文化,使地铁广告与城市文化发展相一致,提升和延续了郑州城市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