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国内资讯 >

生态优势从烟台到大连的船票金不换(2)

  绿色,已成壮美广西的底色。目前,广西共完成村屯绿化13.96万多个,其中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1.46万多个,29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8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37%,比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提高39.15个百分点。

  “现在我们村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住着舒服,不比城里差!”桥等村的覃桃养颇为自豪。

  

  南宁 绿城碧波风光好

  本报记者  李  纵  刘佳华

  今年68岁的潘慧蓁,2014年搬进南宁市兴宁区沙江河畔的新房子,但刚一入住就后悔了。

  “当时沙江河水又黑又臭,我家窗子正对着这个‘臭水沟’,根本不敢开窗,河边杂草丛生,蚊虫也多。”潘慧蓁说,听说市里要治理沙江河,忍了忍没搬走。

  沙江河两侧多是“城中村”,垃圾四处堆放,水质污染严重。2016年,南宁市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沙江河流域治理项目。当年底,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伊始,项目正式运营。

  项目工程师赵卫萍介绍,治理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包括河道整治、截污、生态、沿岸景观、海绵城市建设、信息监控、污水净化厂建设7项内容。“哪一步都不容易!”赵卫萍说,为了让水质变得更好,河道创新设计了生态堰和湿地叠塘,让河水流淌如同“下楼梯”,净化水体同时营造景观,一举两得。

  沙江河是竹排江的上游支流。像竹排江这样的城市内河,南宁共有18条,其中很多河段都曾是黑臭水体。近年来,南宁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的总体思路,全流域、全要素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建立水环境治理指挥部,组建专家队伍;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改造排水管网,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以雷霆手段排查整治污染源;加强对重点河段补水……前不久,南宁入围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自2015年以来,南宁市组织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投资111.47亿元,开工319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

  南湖之滨,夜跑的人们畅快淋漓;青秀山上,散步的市民心旷神怡……生态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呈现眼前。

  “当初没搬走是对的,现在沙江河变美了,儿媳妇说要把阳台的窗户改成落地窗,方便欣赏景色!”潘慧蓁一脸笑容。

  

  桂林 漓江山水美如画

  本报记者  庞革平  刘佳华

  全家搬离祖辈5代人居住的伏龙洲,今年66岁的黄岗并不后悔。

  伏龙洲位于桂林市叠彩区,是漓江中一个洲岛,原有居民23户、137人,多为渔民。黄岗曾和许多邻居一样,在岛上经营鱼餐馆,一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不错。

  那为啥要搬呢?

  “为了保护漓江。”黄岗说,岛上的鱼餐馆搭建杂乱,生活污水、餐饮污水污染漓江,有的鱼餐馆甚至就开在城市饮水的取水口附近,岛上水土流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桂林先后投入近70亿元,推进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打出“组合拳”:整治漓江污染源、整治采石场、整治漓江住家船、游船提档改造……几年的治理,让桂林山水更显山青水碧。2018年,桂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3%,城市污水处理率近100%,漓江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如今,漓江风景名胜区18家采石场全部关停,136万平方米山体实施生态复绿;漓江城市段161艘住家船民全部迁移上岸;漓江干流游览排筏从5000余张压缩至1210张,并实行公司化运营,结束了漓江排筏无序经营状况;强化漓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142万余人受益。

  去年,桂林市启动了伏龙洲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包括污水整治、岸线修复、居民搬迁等内容。叠彩区提供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两种搬迁方案,让离岛居民自愿选择,并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黄岗一家住进了城里的新房子,岛上居民也都得到妥善安置。

  生态是底色,文化是特色,融合是路径。桂林以保护漓江为基础,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修复逍遥楼、东西巷等古建筑,保护靖江王府等历史遗迹。环境好了,风景美了,八方来客络绎不绝,2018年桂林接待游客量首次超过1亿人次。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桂林山水,历经千年,依然绿意流淌,魅力无限。

  版式设计:郭  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13 版)

(责编:岳弘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