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资讯网移动版

主页 > 科技 >

小米核桃搬上网 隔着屏幕拉家常(2)

  魏宝玉的巅峰直播观看纪录是50万,这个数字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一个农民,干农活,很正常的事情,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看,还给我刷礼物。”现在,他开直播,平均也有八九百人观看。

  眼前的魏宝玉,与他第一次直播时判若两人。史小兵记得那是5月的一天,中午城里人已经穿上短袖的时候,魏宝玉还穿着一件厚厚的红色毛衫,双手从担子里掏出一堆黑乎乎的东西往地里撒。拍摄者问他这是什么,他看一眼镜头又低下头去,红色一下子从衣服染到脸上,他用黢黑的手擦着额头,不知是为了抹汗还是躲镜头,许久才吐出几个字:“羊粪肥。”

  现在的魏宝玉变了。他变得如鱼得水、自信满满,不再害怕镜头,甚至在镜头前本色出演。他告诉他的粉丝们:“我的小米就是羊粪肥种出来的,我的梨片就是村头那片老梨树上摘下来制作成的,你们可以放心地在网店里买我的产品,产品质量绝对保证。”

  靠着直播带来的流量支撑,魏宝玉的网店近两年来已经有了12万元的销售额。多的时候,他一天就接了上万元的订单。怎么开网店,他门儿清,甚至还出去给别的村讲课。

  就在不久前,魏宝玉买了4000元的食用油,分给在村的70户村民,他说:“我能做起来,离不开村里人的支持,我要感谢大家伙儿。”

  从“熟人经济”到“自带流量”

  “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农具”。村民靠直播踩出了新路子,最直观的改变是收入多了

  郭晋平起了老茧的手上,拿着她新买的国产旗舰手机。打开界面,满眼尽是直播应用,她熟练地点开并查找直播记录,“一天能直播一个钟头吧。这是我两年里的第三个手机啦。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农具。”

  “如果说网店的前期是靠亲朋推荐,是‘熟人经济’,那魏宝玉等人现在正在做的就是粉丝经济,一个自我孵化、自带流量的自媒体。”武乡县委书记胡坚这样评价。

  从熟客到陌生人,魏宝玉等人靠着智能手机踩出了新路子。史小兵介绍,现在,全村有100多人都在做网店,且无一例外地,他们都做直播、拍短视频。

  46岁的李润红和郭晋平正围着火炉取暖说笑,不时拿出手机来交流一下。李润红在产品上动脑筋,她把小米、黑皮花生、核桃等一斤装的产品装到一个大礼盒里。这样的产品更适合电商销售,一个月前搞促销,仅仅两天,她就销售了37000元。

  收入多了,是最直观的改变。

  李润红去年从旧家搬出来,搬进一墙之隔的新家。旧家的麦秆土墙,屋内逼仄空间和发潮的墙壁,诉说着这里过去的贫穷。而新家装上了3米高的大铁门,铁门内是干净宽敞的院子,屋里是瓷砖铺的地面,墙上还挂着一家五口人的合照。这一前一后的变化,是直播卖农货给她带来的希望。

  “在家里说话都硬气了。”很多直播卖货的村民都是上了年纪丧失劳动力的人或是村里的留守妇女,他们文化程度低、收入低。但就是这些人,“他们用较低的成本‘补短板’,让自己强起来,让真金白银流入自己的口袋,他们的内生动力是最强的,获得感也是最强的。”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

  还有一些改变,为农民当主播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

  郭晋平还记得每天坐班车往返县城发货的时候,“最多一天18个件,我怕淋湿,用塑料袋裹住,再拿衣服套住,看起来像一个两百斤的胖子。”郭晋平感慨地说,“现在县里支持成立了农村物流,每单都有两块钱的补贴,同时还给我们配备了包装机器,在家就可以把货物直接密封。”

  又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太阳照在了冻得瓷实的冰面上。魏宝玉已经按捺不住一颗“主播”的心,走出屋外,抬头看着天空:“听说这一两天就要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到时又能直播一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