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里的尘世故事公爵多少钱城市报刊亭该如何走下去(2)
时间:2019-07-30 12: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在石家庄读书的王伊(化名)最近想买本时尚杂志,可以前熟悉的报刊亭不见了。最终,她费了很大劲才找到另一家。王伊不禁想起儿时的憧憬:“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老了以后开家报刊亭很惬意,下雨的时候看着街边的人匆匆而过,特别有感觉。今天我觉得报刊亭的存在更有意义,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做一个缓冲,比如等车、下雨或者等人时买一本书看,而且抬头就知道最近上新了哪些杂志,流行什么。”可当被问到平时的阅读习惯,她坦言还是喜欢网上买书,相对实惠。这次也是因为那本杂志在网上售罄了,才想到找报刊亭。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感慨报刊亭“承载着青春的回忆”“代表着逝去的时光”。陪着一代人长大、变老的报刊亭,不仅收藏着人们的青春和回忆,也保留着一条街、一座城的温度和味道。 畅想 报刊亭未来在哪里 在朝阳公园旁经营报刊亭的刘洪武感觉,现在导航普及,问路的人少了,但买水、换零钱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公园到地铁口路上没什么便利店,如果报刊亭没有水,人们一路渴着回家,挺难受。” 夏天,对于在烈日下口渴的路人,报刊亭是绿洲一般的存在。看来,报刊亭自身附带便民功能。 现在,北京的报刊亭都挂有“报刊亭便民服务”和“北京旅游咨询”的标识,摊主们也有了统一的蓝色制服,很规范。李勇在回答为什么会做报刊亭时,真诚自豪回答说:“这是一种文化。” 逐渐变少的报刊亭让家住北京的作家荦平买报不方便,她认为:“我们不应轻易放弃这经由多少从业者历经艰难而形成的、来之不易的文化传播渠道。提倡纸质阅读,就应该有售卖纸质刊物的渠道。看报是中老年人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不要小看他们持守的这一习惯,它甚至会成为整个家庭日后的阅读传承。” “报刊亭的衰落,并非由于经营的产品内容陈旧落后,主要是因为数字信息化浪潮的逼迫以及经营层面转型、升级不够造成的。”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高玉昆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城市传统报刊亭出现衰落。但报刊亭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营造了市民读书看报的学习氛围,应该努力使这些载体发挥作用,进而增加城市的人文味道。 未来,报刊亭应该如何走下去?高玉昆提出,政府方面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报刊亭自身应努力跟进网络化、电子化进程,进行更高层面的优化组合,如组建连锁店经营模式,标准统一,丰富服务内容,店面设计上更吸引人们眼球。“我们应将报刊亭打造成为以信息化、便民化、标准化为特色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高玉昆说。 报刊亭是文化空间,如能将纸媒和数字媒体相结合,文化和文创产业结合,“立体”的报刊亭或许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