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年,全面深改个体工商税率表“总目标”熠熠生辉(2)
时间:2019-10-27 16: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宿迁资讯网 点击:次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认为是继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次伟大创新,深化拓展了人们对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 全面深改: 50次深改委(组)会,持续推进 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截至目前,中央深改组、深改委会议分别召开40次和10次。换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有50次中央深改组、深改委会议聚焦制度与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提升。 这50次会议涵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和日趋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制约、影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50次中央深改组、深改委会议几乎每次都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等,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经济治理体系。 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50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不断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新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50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健全文化治理体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50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通过制度安排、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地方政府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进行体制机制制约,建立健全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问责机制,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治理格局。50次会议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等,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备、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健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这些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管党治党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大量会议: 聚焦“制度”和“治理”,落实总目标 不止中央深改组、深改委会议。这6年,有大量重要会议聚焦“制度”和“治理”,与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有关。如政治局会、政治局集体学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