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为什么对个人投资者而言2021年会更难

时间:2021-03-03 16:25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每年的这个时候说一句:“今年是过去十年最难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一点都不会错!毕竟再难,咱也挺过来了,而面对的却是下一年的未知。

每年的这个时候说一句:

“今年是过去十年最难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一点都不会错!

毕竟再难,咱也挺过来了,而面对的却是下一年的未知。那么2021年难在哪里?

第一个难点,个人的财富风险在上升

近期连续发生不同寻常的违约事件:

(1)债券爆雷,永煤控股、紫光集团违约,它们都是安全等级很高的国企。(2)江苏三方理财和保险最活跃的城市-南通市,一夜之间所有三方理财公司全部被注销。

(3)出现了罕见的银行破产案例(包商)。

爆雷现象这几年相继发生,它们有个很清晰的演进路线,就是从外围到核心,从高风险产品向所谓安全资产延伸。先是P2P爆雷,然后是私募,先是民企债券,再延伸到国企债券。这背后是金融业发生的一个本质变化:打破刚性兑付+只能相信头部正规金融机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保持金融稳定,经济整体情况也比较好,刚兑被应用到很多领域,有的金融产品即使亏损了,机构或政府也出面掏钱补上窟窿,投资者不会亏。

但经济下行,刚兑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管理层的态度,就是该爆的雷就让它爆。打破刚兑的行动一直向纵深推进,规模也在放大。所以明年信用风险依然不可小觑,爆雷肯定会更向纵深发展,投资非标准化的东西要更为谨慎。

说实话,对普通人来说现在的理财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正所谓“年化收益超6%,就要打问号了”。客观说,以前只要不去买泛亚、e租宝、钱宝等那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金融产品,不瞎炒股票,只买理财产品和基金,或者再投资投资房子,只要拉长点时间,根本不可能亏钱。并且综合贡献年化10%以上其实是可以实现的。

而在全面打破刚兑的背景下,现在真正合同保本的东西只剩下:银行存款(包括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和保险(前提是你别退保)。

相对安全的东西只剩下:银行R1、R2风险等级的理财,不论是预期收益型或者净值型;以及银行加了增信的代销信托。

还有就是绝对绝对标准化的基金。

除此以外的其他产品绝不能再做无风险无脑对待了。

至于房产,其实目前也只能看特大型城市+一二线城市核心区。由于虹吸效应越来越强,中小城市房价能不能保本、能不能跑赢通胀和机会成本真不好说。

2021年,我们将面对更复杂的金融环境。闭着眼睛获取10%年收益的时代,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有客户会问,这么多雷,那我躺着不动行不行,不去乱投,只买保本的?

不行!

因为有一个财富的隐形杀手在等着。这就是下面的第二难。

第二个难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威胁

通货膨胀是财富最大的隐形杀手。你的资产待在那里不动不增值,就会因为通胀而持续缩水。通胀主要源于货币超发。2020年各国疯狂印钞大放水的后遗症,将在2021年爆发,而2021年的货币政策现在各家机构的判断是,由于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尤其是要从“需求侧改革扩大需求”,没钱哪来的需求?所以水还是要继续放的,只不过不会大水漫灌,而是定向滴灌。

这里再插播一点个人看法,这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从“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的说法,以前是从来没说过。有两层理解,一个是从需求侧入手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面向未来的5G基站、新能源车充电桩、继续搞高铁轻轨地铁;第二个,就是要让老百姓有钱去提需求,难道都靠借钱、靠最近被严打的花呗、JD白条吗?不可能的。老百姓钱哪去了?都买房子去了。为什么买房子?因为怕再不买涨太快买不起啊。毕竟散户追涨杀跌是一定的事情,就跟现在天天抢茅台一个道理,53度飞天1499抢到转手就卖3000,差价一倍的事情谁不抢?

所以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高层已经通过各种手段给房地产年涨幅划了一道红线。大致的数字是控制涨幅在5%以内。但是个别城市楼市依然有惯性,所以才出了深圳的严打再严打。控涨幅如果坚持下去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楼市肯定不会怎么跌,这样土地财政收入还会继续有,毕竟上面我写的第一个需求侧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的钱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土地财政;第二个好处是,老百姓逐渐会发现,你这钱买房子一年也才5%收益(不放杠杆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你买理财一年也5%收益,买点基金一年还不止5%,这差不多啊。那你今年买房还是明年买还是后年买其实没区别,这么一搞,消费需求就起来了,这也叫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

巴菲特说:“每隔十年左右,乌云就会笼罩在经济的上空,随后便会下起金子雨。”其实就是印钞机启动了。

海通证券首席-姜超博士说过,疫情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后,各国有三种选择。

第一,让富人承担损失。加大征税力度,让富人多缴税来帮助穷人。但是疫情之下增加税收可能让经济雪上加霜。

第二,让穷人承担损失。经济不好,政府也没有钱,干脆就少花钱,让普通人自己去熬。

第三,政府出面借钱,给穷人去花。而且借钱也不找富人,而是直接向央行借,本质是印钞放水。于是穷人有钱花,富人也不用去掏钱,皆大欢喜。

最快捷最容易的显然是第三种,于是各国不约而同都走上了大印钞大放水的路。这次大放水比0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货膨胀如果不控制肯定会造成普遍性的货币贬值,财富缩水。资产泡沫则造成重新洗牌,财富分化。而持有相应股票(基金、净值型理财)、核心房产的人享受到了上涨的红利

这事儿今年已经疯狂验证了,比如现在全球各种资产都疯涨,股市涨、黄金涨、各种大宗涨、铁矿石涨、比特币涨。我们国内股票更是直接体现在猪肉涨、周期涨、调味品涨、吃穿用涨、汽车涨、白酒更是涨涨涨涨涨!虽然看起来到处都涨,大家应该都赚了钱,其实但能享受到大放水红利的人是少数,受益的是手握资产者,是真正的理财者,“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没有入局的人被时代抛在后面,成为贫富分化中的弱者。

要知道我国近十年来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基尼系数由2015年的0.465上升至2018年0.468,税前收入前10%的人群收入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5.56%提高至2019年的41.43%,个人财富排名前10%的人群占社会财富的比重由2000年的47.75%迅速攀升至2015年的67.41%,分配不均的结构性问题显现,不利于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最近严打寡头垄断就是这个原由。如果你还不理财,为自己的资产做好规划,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第三个难点,美国大选的冲击

拜登获胜,民主党上台,民主党的政策基调就是扩大福利,搞财政刺激,这势必增加财政赤字,推高通胀。拜登组阁找的人选发出很明显的信号。财政部长耶伦,前美联储主席,美国过去10年量化宽松的创造者和执行者。这段时间美元走弱,就是市场对美国大选结果的一个反应。通胀预期加大,美元就会走弱,所以现在各家机构普遍预计明年美元看到6.2,现在是6.5-6.6

拜登当选的冲击不仅在通胀压力上,还有更厉害的地方。拜登的施政纲要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加群,抢人,基建。

1. 加群。与特朗普孤立主义、频频退群(退出国际组织和协议)不同,拜登倾向于同盟友合作,未来咱们将会遭遇到更多西方阵营的联合压力,看看这次第一时间发表祝贺拜登当选的那帮国家有哪些,你就知道了。咱们可没有第一时间祝贺,俄罗斯更没有。

2. 抢人。民主党一直有人才全球化的理念,对移民宽松,对有色族裔宽容,共和党则更强调白人优先。拜登宣称上台后将为1100万无证移民提供获得公民身份的机会。那么,拜登是不是更拥抱全球化?贸易战会减少?中美摩擦会和缓?

还真不能这么理解。特朗普拒绝移民的理由是会抢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美国优先;拜登接纳移民的理由是,让本土有足够多廉价的劳动力,帮助美国制造业回流,制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样是美国优先。拜登竞选时强硬表示将美国工人放在第一位,采购美国商品来完成政府订单,并对中国的贸易做法采取强硬立场。拜登的这种方式对中国更具杀伤力。

3. 基建。拜登的计划是投入上万亿美元搞基建。有人预测,美国是不是会再出现一个“罗斯福新政”?“下一个四年,美国的宏观政策肯定要进入前所未有的财政扩张,美国要干基建了,要大投资了。”

去过美国的人都会感觉到美国的机场港口公路都比较旧,基础设施几十年没有更新,特朗普抱怨说美国的基建像第三世界的国家。拜登基建瞄准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公路铁路桥梁机场,还特意强调了智慧城市、网络、新能源等。这是不是与中国重点发力的新基建很相像?是的,两个大国在同一频道开始竞争。

此次大选,懂王下台,白宫重回建制派手中,美国的走向,中美关系的走向,全球格局的走向重新回到可预测、有确定性的轨道。通常确定性比不确定性好,但如果是坏结果、负效应的确定性,则未必。拜登带来的压力很可能就是这样。

上面谈了2021年的艰难,个人财富的风险在增加,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在积聚,国际形势和宏观环境的冲击在加剧。

困境之中,并非没有机会。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最大的机会,藏在中国战略转向里。除了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向,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核心资产的大转移。之前的核心资产无疑是房地产,说它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也不为过。但现在的情况开始变化,一是房价泡沫不小,我国的房子放到全世界来看,都不便宜,更重要的是,房地产的黑洞效应,把所有的钱和资源都往里面吸,而不能流到实体经济,再继续下去,会重蹈日本覆辙,整个国家被房地产所绑架。

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靠房地产来完成崛起,中美之间冲突加剧,更不能任由房地产放肆。因此,中国在加紧核心资产的转移。未来的核心资产是什么?看看新闻联播,很明显是高科技,是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且绝不是酱香型和浓香型科技。

房地产推动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下一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强国,只有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要让核心资产转移顺利进行,只有降低房产的财富效应,从这点来看,严控楼市严控房价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会是长期战略。

现在楼市呈现的就是:优质资产长沙化,劣质资产鹤岗化。

长沙长久以来是楼市调控最严的典范,号称是让炒房客走投无路的城市,最近更是频频被高层表扬。优质城市日益长沙化,开始调控加码,提高上车门槛。而另一方面,不被资本和人口认可的城市,虽然不限购,但房价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比如鹤岗。

另一方面,作为新核心资产的高科技企业,本身没有什么抵押物,不可能像房地产那样融资,高新企业要发展,必须发展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股市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看到,一把手亲自为科创板代言,证监会前主XI说,“高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看明白了没?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你需要知道的是:

第一,2019至今的股票牛其实是长牛,是国运牛。而且决策层也正在把最优质的企业最核心的资产装回中国股市(含港股),大伙儿都在美股退市往回跑。但是这个牛市波动很大,你不通过基金参与基本不可能赚到钱,毕竟炒股还是逆人性的事儿,还是九输一赢。所以你会发现这几年优秀的、年化回报稳定在15%-20%的长跑型基金越来越多,这些能稳健获得两位数年收益的产品当然值得长期持有。

第二,楼市逻辑彻底变化。已过了闭眼买房的阶段,上面我也写了相关判断。另外还有一点,依然是学区,毕竟学区房是“不公平下的最公平”。但是学区房只能信两样,那就是本部和人才聚集区。本部师资力量永远最好,老字号的口碑不能倒;而人才聚集区由于都是211、985的家庭,你要相信孩子的最终能力家长占了相当比重,所以旁边再普通的小学,这些211、985家长的孩子去了,依然会考出好成绩,有好成绩才是王道。那些什么联合办学、分校、教育集团,真的就很一般很一般。。。看看而已,一笑而过。

所以最后再总结一下:

1. 无脑投资、闭眼买的阶段过去了,无风险获取10%年收益的时代永别了。

2. 危中有机,稳定获取10%左右年收益仍有办法,要相信专业财富管理机构。

3. 在打破刚兑、爆雷频繁的背景下,建议普通人只买四种资产:符合上述核心逻辑的房产、基金、保险、银行净值型理财。同时要认真阅读区分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

——好房子抗通胀,坏房子就是一堆砖头;

——基金是所有普通人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且只要100元起购,组合得当能够稳定获得10%以上的年化收益;

——保险是家庭的安全屏障,能保证遭遇重大风险、即使其他财富都湮灭时,能让生活质量以及子女教育、家人养老不受影响。

——净值型理财是打底资产,是金字塔的底座,给你年化5%左右的回报,稳定的跟上房价就是靠它。

推荐内容